辽宁沈阳高新区打造“中国智谷”新高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17





  日前,沈阳·中国智谷——新时代、新经济、新未来创新发展论坛在沈阳高新区(浑南区)举行,多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双创深化引领高质量发展、沈阳如何走创新驱动之路、东北创业从浑南开始等主题进行演讲,为“中国智谷”建设发展献计献策。

shenyanggaoxinqu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2018年伊始,沈阳市委对浑南提出的“三个率先”(率先建设创新创业高地、率先建设高品质新城区、率先建设高品位的发展环境)的要求,高起点培育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高水平建设发展环境、打造品质沈阳新展区,这无疑与沈阳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的城市战略息息相关。


  国之强,强于创新;发展之重,重在战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沈阳高新区(浑南区)精准落实各项战略部署,勇于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中国智谷”建设成效凸显,已成为东北地区多项国家级政策叠加区域、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窗口,成为沈阳大展雄风、尽展雄风的领头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智谷”正在全面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产业中心、东北亚最具吸引力的智力人才中心、领跑区域爆发式增长的创新创业中心,全力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智力资源密集区。


  多产业前沿引领 推动“智谷”全面崛起


  春花春树,春意盎然。


  今年一季度,富创精密等IC装备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60%;诺康生物、东软医疗、新松机器人一季度订单大幅增长,涨幅分别达79.9%、48%、11.8%;2017年,沈阳高新区(浑南区)几乎所有的高新企业产值的增速都在20%以上。


  据悉,2017年,沈阳高新区(浑南区)企业数量净增78家,相当于2015年和2016年两年高企增量的总和,目前,企业总数已达到240家,占沈阳市的1/3。


  将改革最前沿的思想优势、全国一流的产业优势和国家赋予的政策优势充分释放,沈阳高新区(浑南区)的高新产业,引领着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走势。“浑南区将通过5-10年的努力,着力打造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机器人和信息技术4个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多个产业集群发展,建成智能智力智造强区。”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一兵说。


  电子商务产业异军突起。沈阳高新区(浑南区)累计引进电商及相关服务型企业500余家,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规模预计超过750亿元。未来将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聚集区、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创业中心区和实体经济供应链交易中枢区,为辽宁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原动力。


  航空产业名企荟萃。现已引进波音制造创新中心、中航沈飞民用飞机公司、南方航空沈阳维修基地、沈飞国际商用飞机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未来将建设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民用飞机总装基地;以桃仙机场和综合保税区为依托,重点发展航空整机组装、航空大部件和零部件制造等航空制造产业,多元化发展关联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产业强势崛起。沈阳高新区(浑南区)拥有东软数字医疗、成大生物、远大诺康、兴齐眼药等规模以上企业21家,未来将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8个细分产业,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机器人与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引领。沈阳高新区(浑南区)形成了新松机器人、拓荆科技、芯源微电子、东软集团等领军企业。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为核心,与软件开发、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多平台支持双创 汇聚“智”之源


  春意萌发,生机勃勃。


  拓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英寸PECVD自动化设备,打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垄断。


  东软数字医疗已经研制出世界顶级的256层CT机,成为全国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设备生产基地。


  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疫苗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60%;辽宁诺康的血凝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心脑血管药达到30%……


  “中国智谷”放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效应,制定实施“初创-瞪羚-独角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潜力、发展后劲的创新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梯队格局,构建中国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人才服务平台方面。区域内拥有科研机构180余家,搭建沈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园等4个人才基地,建成院士、长江学者和博士后工作站32个,引进海外研发团队79个,聚集高端人才300余位。


  在科技服务平台方面。拥有辽宁科技服务大市场、沈阳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IC装备技术服务平台、星咖汇、创新360平台、创新沈阳俱乐部等技术服务平台18家;大数据产业联盟、IC装备产业联盟等技术联盟19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4个,已累计实现专利成果产业化或转移转让800余项。


  在企业孵化平台方面。拥有各类孵化器9家(国家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2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9家),初步形成“1+1+1+6+10+N”的创新创业基地布局,在孵企业2000余家。


  在科技金融平台方面。已组建和引进8支各类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16亿元。包括总额度2亿元的智谷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1.29亿元的辽宁省首家流动性债权基金、总规模1亿元的智谷小微企业创投基金等。


  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围绕创业创新树立了“失控杯”大创赛、“中国智谷·星汇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影响力的浑南创客品牌,营造了浓厚的双创氛围。


  多主体市场参与 积淀“谷”之蕴


  创新水暖,智者自知。


  “中国智谷”的春天,在东北似乎来得更早。在沈阳高新区(浑南区)中国科学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设现场,各项基建工作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这个拥有千余名研发精英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创新园区,是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集科学研究、工程应用、评估检测、标准制定四位一体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


  在沈阳国际设计谷的现场,各类机器正在紧张作业,该项目将构建沈阳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沈阳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智能孵化基地、设计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企业总部基地等,打造东北的“创意之都,创新之城”。


  把创新作为发展和崛起的原动力,已成为“中国智谷”最鲜明的特质。


  如果说“智”是要营造一个智慧的环境,那么“谷”就是力争要打造一个创新的环境。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戈如是诠释“智谷”。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已成为“中国智谷”的发展动力。沈阳高新区(浑南区)提出“力争在全市率先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前50名经济体水平”的目标,已经累计承接上级下放管理权限254项,全区50%审批事项办理实现“最多跑一次”,111个窗口实行延时、错时服务。(马可 杨洋)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沈阳引进外埠科技项目最高可获1000万经费支持

    从近日举行的沈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为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沈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对引进的外埠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给予经费支持,最高可达到1000万元。
    2017-08-06
  • 辽宁沈阳出台打造十大农业品牌实施方案

    辽宁沈阳出台打造十大农业品牌实施方案

    日前,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沈阳市打造十大农业品牌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沈阳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业品牌在保障有效供给和拉动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放大品牌效应。
    2017-08-25
  • 沈阳自贸区促先进制造业发展 企业可获奖千万元

    为加快自贸区建设,吸引先进制造业在片区集聚,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制定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企业或可因此获奖千万元人民币。
    2017-09-19
  • 沈阳自贸区入驻企业超万户 注册资本达888亿元

    沈阳自贸区入驻企业超万户 注册资本达888亿元

    沈阳自贸区今年4月10日挂牌以来,115个工作日累计接待各类咨询72977人次,受理审批服务事项67103项,办结67103项,办结率100%;新注册企业突破10000户,注册资本达888亿元人民币。新注册外资企业75户,注册资本5亿美元。
    2017-09-21

热点视频

习近平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 习近平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