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发出感谢信:大赞青岛营商环境


时间:2019-12-24





  “挽留”老厂房遭遇困境 城管主动上门当“参谋”
 
  央企发出感谢信:大赞青岛营商环境
 
  “我们对青岛市城市管理局、青岛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积极服务企业的做法表示衷心感谢。对他们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既依法依规守住底线,又设身处地为民服务的执法理念和服务方式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赏。作为央企,我公司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青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际举措,感受到了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真学真赶的实际成效。”近日,青岛市委、市政府收到一封感谢信,该信来自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
 
  致信感谢的缘由,要从一座上世纪50年代的厂房说起。
 
  青岛日报聚焦〡央企发出感谢信:大赞青岛营商环境
  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
 
  老厂房的“身份”致产业园5栋楼无法验收
 
  2012年起,中国工艺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第二加工厂(山东中艺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在李沧区投资建设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从建设以来,一直较为顺利。但最近半年来,园区却被一座老厂房的“身份”难倒了。就是因为这座老厂房的“去留问题”,导致产业园内5栋楼房迟迟不能办理竣工验收,直到前来跟踪监督检查的市城市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动出手相助,才最终化解了这个难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建设初期,为实现最大化发展,企业规划将园区内的几处老厂房拆除,其中就包含建于1950年的D4号厂房。“在原规划审批方案中,园区共有13栋建筑,其中D4号厂房列入了拆除范围。但是,在园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历史资料,我们才发现原来D4号厂房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拆除。”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刘永涛说。
 
  D4号厂房建于1950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原为山东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旧址,后用作进出口商品检验加工车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曾有许多国家、省、市领导到此视察,留下宝贵的文化资料,且建筑质量坚固,属园区仅有的城市工业遗存。“这个老厂房也是当年青岛‘上青天’辉煌历史的见证。过去,山东生产的抽纱品(刺绣的一种)全国第一,而我们所处的产业园曾是山东抽纱品的存储库房,上世纪80年代巅峰时期,整个厂区内存储的抽纱产品的价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前来厂区验货的车辆从北崂路一直排到夏庄路。”刘永涛向记者介绍。
 
  不过,保留D4号厂房和园区已审批通过的建设规划产生冲突,导致了园区剩余5栋建筑未能进行竣工综合验收。“我们都是做企业的,对于文物、建筑、审批这些事真的不懂,正当束手无策时,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和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及时出手相助,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城管上门巡查中获悉企业难题
 
  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规划执法大队大队长刘少斌介绍,今年5月份,在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过程中,他们发现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于2018年完成了8栋楼的竣工验收,但是还剩5座楼迟迟未进行验收。了解企业困难后,执法人员多次主动上门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依法依规执法监督的同时,给予企业合理化建议,并协助企业解读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办事流程,积极为该项目尽快完善手续提供助力。
 
  “在市城管局帮助下,我们向文化部门提交了保留并保护D4号厂房、建设文化传承基地的请示,并且于近期得到了批复。未来,这里将被建设成为文化传承基地,用于收藏和陈列中国工艺抽纱外贸发展历程中有珍贵价值的历史照片、文物文献和正逐渐失传的传统手工艺抽纱、画稿等。目前园区的相关手续也正在顺利推进中。”刘永涛告诉记者,通过这件事,他切实感受到青岛市政府部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既依法依规守住底线,又设身处地为民、为企服务的执法理念和服务方式,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他为青岛的营商环境表示由衷地钦佩和赞赏。
 
  “知道企业为此事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后,我们城管人员既意外,又感动。”刘少斌说,对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的主动监管和服务行为都是城管部门的“寻常工作”,今后,他们将立足本职,继续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提前介入”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推行“寓服务于执法”“服务+执法”的人性化执法模式,对建设项目监管关口前移,在接到规划许可资料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主动与建设单位对接,提前纳入在建项目监督检查范围,实现从“事后监管”到“提前介入”、从“被动执法”到“主动对接”转变。同时,沟通了解建设项目开工前存在的难点问题,立足本职,助力企业依法依规开工建设。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执法人员将服务项目建设和强化执法监管进行有机结合,采用主动上门执法检查服务方式,第一时间掌握项目施工进展,现场比对请照图和施工图纸,现场测量校核。定期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与建设单位进行零距离、零障碍沟通交流,以了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规划执法服务需求,解决相关问题。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 萌 通讯员 李煜华 伍 玲)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青岛同济人风采——韩杰:匠心倾情建筑  探路智慧城市 青岛同济人风采——韩杰:匠心倾情建筑 探路智慧城市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