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坚守汽车梦的民营工匠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24





  吉利的汽车梦与中国改革开放并实现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领域的建设和创新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李书福带领的吉利,现资产总值也超过2000亿元,连续7年位列世界五百强,在全球拥有逾12万名员工。


  李书福的家乡在浙江台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整个中国,尤其是在台州这个地方,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应”,李书福曾回忆到,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开照相馆到生产冰箱,从装潢公司到生产摩托车,再到如今的汽车,李书福创业的每一次转变,在当时看来似乎都不是寻常路。


  尤其是1996年,李书福的摩托车生意正做得红红火火,但他却发现,摩托车市场由于很多缺少合规意识的企业加入,开始出现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于是,李书福决定淡出这个领域,开始带领吉利转型升级研究生产汽车,这已经是他的第六次创业。这条路注定不平坦,但如今看来,李书福的这一步走对了。1998年8月8日,吉利研发的第一辆豪情轿车在浙江临海基地建成投产下线,开启了民营造车企业批量造车的历史。


  1999年12月,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视察吉利集团,李书福激动之余表示:请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的话,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此番话至今仍为外界津津乐道。曾培炎当时听了也不免动容,表示“我不反对你们造汽车”。2001年11月,中国入世前,吉利登上了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造百姓买得起的好车”,李书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慢慢的,李书福发现,这条路似乎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2007年,吉利迎来了创业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次转型。当时,一场环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百业不振,很多汽车企业受到冲击,选择了“猫冬”,但是吉利汽车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冬泳”强健体魄。李书福深信:“能力是用钱买不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才能掌握真本领,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引领行业变革。”


  2007年5月,吉利汽车发布了《宁波宣言》,宣布正式从“低价战略”到“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在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打赢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和企业的道德战。转型中,吉利汽车放弃了价值8亿元的老款生产线,不留后路,彻底转型。这为后来吉利品牌向上、收购沃尔沃汽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持续转型中,设计研发能力是核心。吉利控股集团每年投入领先于行业水平的研发费用,在自己确立的技术路线上坚定前行。


  “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是李书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实现这句话,李书福一直大刀阔斧的开辟国外市场,收购沃尔沃、设立中欧汽车研发中心、进军出行服务市场……


  如今,吉利控股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汽车整车、动力总成和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并涵盖出行服务、线上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体育等在内的全球型集团。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操专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品牌,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销300万辆,进入世界汽车企业前十强。


  旗下汽车企业在中国上海、杭州、宁波,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加州建有设计、研发中心,研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超过2万人,拥有大量发明创新专利,全部产品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在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建有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整车工厂。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止境,但搞实业一直是李书福所坚持的。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四化的推动下,“造车新势力”无疑是2018年汽车业被人提及最多的词语,但也有一些互联网造车企业利用互联网概念,电动车概念以及借发展实体经济投资汽车工业的名义变相捞钱,李书福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实业就是实业,搞实业必须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实业赚不了快钱。”李书福说道。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李书福这位“民营工匠”将继续带领吉利坚定不移,义无反顾的开展品质革命,坚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和中国汽车产业一起,通过创新驱动,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实习记者 沈新竹)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