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勇做逆行者 以病残之身投入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一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付磊    时间:2020-09-21





  【第九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主题征文】


牢记使命 勇做逆行者  以病残之身投入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一线


  今年元月以来,湖北遭遇了全国范围内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6月以来,全省各地又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作为中国商报湖北记者站站长和记者,在受伤治疗期间,我不惧生死,不计报酬,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和抗洪救灾一线,履行了媒体人勇于冲锋在前的责任和担当,在极为危险的恶劣环境下,克服病痛和身体残疾等重重困难,及时采写抗疫及抗洪救灾类新闻稿件近百篇,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报社下达的宣传报道任务。


  抗疫期间,我还主动请战,积极加入到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疫摄影小分队,投身到为全国援鄂医疗队队员拍摄肖像照---“为天使造像”庞大摄影工程中,历时近3个月,共为全国23支援鄂医疗队、2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拍摄肖像照等,光荣的完成了拍摄任务。


  9月10日,我被报社授予“2020年疫情防控及抗洪救灾报道特别奖”,9月14日,被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评为“为援鄂医务人员造像”先进摄影志愿者,所在的湖北省摄影家志愿者小分队被评为“为援鄂医务人员造像”先进集体。近期,经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集体研究,并报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同意,推荐我接受中国摄影家协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摄影工作者表彰。


  不惧危险 积极投身抗疫报道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发生以来,为及时报道疫情情况和武汉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保障等情况,我克服武汉封城、车辆禁行、小区封闭等各种特殊困难,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驱车前往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以及部分全国援鄂医疗队,大型商超市场等进行现场采访。


  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上午十时,武汉市实行封城管制,关闭所有离汉通道,大量原本打算离汉人员被迫留守武汉。原计划放假后回老家过春节的我也一样被迫留了下来。这也是我自离家参加工作以来唯一一次没有回老家过的第一个特殊的春节,年近8旬的母亲正在老家等着我们子女回家吃年夜饭,今年的团圆饭只能留有遗憾了。


  24日,大年除夕,武汉市风雨交加。上午,报社领导跟我联系,征求我的意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否采写有关武汉市民理解支持封城决定、市民生活物资供应情况的稿件。接到报道任务后,戴好唯一的防护用品口罩后,我驱车前往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易感危险区域实地采访,了解患者的就医和医院的救治情况。此时的武汉,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到了谈疫色变、见咳色变的地步。在协和医院候诊大厅,患者已经是寥寥无几,一名患者戴着口罩在不停的剧烈咳嗽,的确让人害怕不敢靠近,这一场景至今在我记忆里挥之不去。


  由于封城导致的生活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能够正常营业的商超只有武汉市政府指定的三大国有商企的网点,其他商超、市场等都已经全部关停。我深入各购物网点采访时,发现都是人员大量聚集拥挤,被感染风险极大。我在采访完中百仓储百步亭店店长、武商超市龙庭店店长等后,针对采访发现的问题,我给他们提出了很多改善购物环境、减少感染风险的建议。


  哪里最危险,哪里都有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为了采访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情况,我深入红区,前往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CU病区,拍摄医护人员工作场景、交接班及在病区就餐场景、患者病房场景等,并独家专访该院院长肖红军,发回了独家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院长:医院救治态势向好发展》,传递出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治可救的良好态势。


  经历两次殡仪馆工作人员抬运病逝者遗体的场景更让我感受到他们不同常人的艰辛和巨大的付出,尽管很长一段时间内内心一直充满了恐惧,夜里时常被恶梦惊醒,对他们的超凡付出,更生敬意。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援鄂医务工作者更是值得我浓墨重彩报道的对象。在采访四川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期间,该队新婚女队员的一篇援鄂战地日记让我感动不已。中国疾控中心援鄂工作队队员,90后的连怡遥,她在援鄂时的最大心愿是,“希望这场疫情赶紧结束,回一趟山西老家,到奶奶的坟前上根香,给奶奶讲一讲这场疫情,讲一讲我在武汉的经历。”


  4月9日,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护士管新丽刚写的一篇日志《余生,做一朵向日葵》,让我再次热泪盈眶。和她正一同援鄂的一名队员的母亲因病离世,全体队员在微信群里“满满伤心与无助”,“回想武汉的日子,我内心波涛汹涌、忐忑不安、五味陈杂。我想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承恩,见我在该队采访拍照时戴的口罩很薄,不是医用口罩,当即要求队里给了我一包口罩换上,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戴医用口罩,保护好自己。我在朋友圈里写道:“当时我心里暖暖的,非常感动!我和马队长珍贵的合影,终生的回忆!”


  他们,只是全国420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中的普通一员,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温暖,也感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和伟大。


  湖北抗疫期间,我在中国商报及所属新媒体等上共发表抗疫类新闻报道近80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稿近20篇。其中4月20日 《最后一支援鄂工作队返程 武汉市民雨中相送》(组图)阅读量达10.7万次。拍摄的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视频配发在《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山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仍坚守武汉》一文内,深受广大援鄂医疗队员好评。


  视频《疫情一线最甜情话》,《今日武汉:群众自发上街向英烈与逝去同胞默哀》《浙江援鄂护师魏鲜的一场特别的“萝卜花”生日会》《河南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庆“三八” 为队员解压(组图)》《广西第六批援鄂医疗队63名队员火线入党》《英雄返程  680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今踏归程》等图文并茂的稿件真实记录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涌现出的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弘扬了人民群众、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企业家以及各条战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的英勇奉献精神。


  《武汉各超市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常有序》《武汉实施严格封闭管理 居民生活如何保障》《时隔67天,武汉市民也能逛商场了》《歇业两个多月后 武汉多个商圈“复活”》《湖北出台应对疫情政策 帮中小微企业减负担渡难关》《湖北将有序恢复开放文化场馆 文旅市场 》《湖北出台提振消费30条措施 促经济稳定增长》《推动全省旅游业发展 湖北 A 级景区免门票》《2020华中国际车展开幕 吹响武汉车市复苏号角》等稿件及时报道了疫情中的武汉及疫后全省复工复产复市等有关群众生活保障、行业现状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不畏生死 主动请战“为天使造像”工程


  疫情期间,2月20日,按照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宣传组的指示要求,在中国文联党组的安排部署下,中国摄影家协会组建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为全国援鄂医务工作者拍摄肖像--“为天使造像”。作为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摄影师,2月21日,当得知小分队正在通过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征集队员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觉得必须参与。我随即与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吴凡同志联系报名,主动请缨,申请加入到小分队中去。很快,吴凡秘书长同意了我的申请,并告诉我,拍摄任务重,工作危险,要求我做好一切准备,第二天早上就要深入医院红区投入到战斗中。


  那一夜,我无眠,内心斗争非常激烈。此刻的武汉,疫情已非常严重,所有公交的士已经停运,所有居民小区已经封闭,所有公共场所已经关闭,全城都笼罩在巨大的恐怖之中。此时出行,特别是深入医院最危险的区域,与感染风险最大的一线医务工作者亲密接触,无疑是一次生与死的巨大的考验,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再者,在去年12月,由于受伤,我左肩肌腱撕裂,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当时正处于治疗康复期,医院也开具了病休单,加上6年前的一次工伤事故导致的9级伤残(已评定为肢体残疾),右腿肌肉已萎缩,这一切不利的身体状况,对我能否完成这次任务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但想到全国各地援鄂医务人员不计生死前来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我这点身体的伤痛算什么。能为他们做点事,能为疫情防控尽点力,即使被感染了,也值!凌晨,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安排好了一切。


  2月22日上午9时,湖北省摄影家志愿者小分队13人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骨干力量,集结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开展拍摄工作。当我经过全副武装通过医院道道防区进入新冠肺炎重症监护区,透过玻璃看到患者全身插满各种管子的瞬间,巨大的恐惧感油然而生。在病区清洁区狭小的休息间摘掉口罩和医护人员共同进餐时,我的内心还是非常惶恐的,记得我当时以最快速度吃完盒饭后就立马戴上了口罩。


  “为天使造像”拍摄要求为每位援鄂的医护人员拍一张没有戴口罩的头像特写,这就要求近距离接触拍摄不戴口罩的拍摄对象,为了拍出最好的效果,往往要亲手为他们整理衣帽,扣好纽扣,清理衣服上的头发等异物,将露出的头发捋进头套里面,有的医护人员刚从病区下班还没来得及洗漱,面部还有些脏物,我都要亲手为他们擦拭,有的党员佩戴的党徽没有戴正,我都要给他们整理好。和医务人员这种近距离接触说没有风险,那是假的。


  拍摄期间,我发现部分医护人员特别是女医护人员情绪特别低落。经过仔细了解,原来是他们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得不到好好休息,身体严重透支。另一方面,长期护理一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目睹了患者的病痛状况甚至亲历部分患者的离世,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加上担心被感染,也产生了焦虑情绪,心理脆弱,等等,少数人员不愿拍照,也有的队员有点悲观,不是很配合,还有的队员拍着拍着就流泪了。每到此时,我也很难过,我给他们反复解释做工作,给他们鼓气,阐明他们是国家和人民的功臣,拍照是党和国家为了留存历史档案资料,也是今后纪念和表彰之用,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同时也鼓励他们好好配合,相互鼓劲,力争留下最美好的形象。


  除了拍摄规定的照片之外,我还主动为每一名队员拍摄各种生活照,为队员们班组、小组、小队小集体、全队拍摄合影,录制视频,记录他们的心声和愿望。我所拍摄的队员,给他们平均每人至少拍10张以上,有的队员希望多拍一些,我也一一全部满足,所拍的照片当场回放给他们看,只到他们满意为止。当队员们知道我不仅是一名摄影师、同时还是一名记者时,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和我谈心。通过这些互动环节,加强了我和队员之间、队员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极大舒缓了队员们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一些队员告诉我,这是他们自援鄂以来的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这么开心,并表示将会以更饱满的状态继续投入战斗。听到这些时,我也感到非常欣慰。


  为了在医疗队撤离武汉之前完成所有队员的拍摄任务,我们小分队面临的困难是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小分队成员每人都是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为了每天多拍点队员,我每次都是早上6点多钟就开车出门,力争早点到达医疗队驻地后选择合适拍摄地点进行布置。由于拍摄时队员都比较集中,加上要取掉口罩,为了避免感染,我们都选择在室外通风且光线明亮的地方作为拍摄地点。在医疗队驻地,我一拍就是一整天,一般都是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有时为了等待下班晚一点的队员,拍到晚上8、9点也很正常。


  由于拍摄时间安排都是集中拍摄,为了不让队员们排队等待时间过长,影响他们的休息时间,拍摄过程中我都是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只到拍完为止。2、3月的武汉,还是寒冬,气温低下,北风呼呼,有时还下着雨,但是拍摄工作不能受天气影响。长时间在寒风中在雨中拍摄,当天拍完之后,我的脸、手、腿都是麻木的。记得在给山西援鄂国家紧急救援队和河南省第8批援鄂医疗队等拍摄时,都是在风雨中进行的。为了不让雨水淋湿相机和我,队员们轮流为我撑伞,遮风挡雨,而他们自己却在寒风中淋着雨,此情此景,让我非常感动。他们逆行援鄂,不就是在为广大百姓遮风挡雨吗?


  每天持续10多小时的拍摄,我的身体也受不了,累的腰酸背痛,两腿发酸发涨。由于肩部和膝盖受伤,手持相机时间长一点,站立时间长一点就疼痛难忍。为了不让队员知道我受伤的情况,只好强行撑着,每次拍摄之前,我都提前准备好一把椅子,以便抓住拍摄空档临时休息缓解一下,后来干脆在早晚开车过程中一直使用固定胳膊的吊袋固定左臂,用右手单手开车。除了拍摄之外,我左臂一直使用吊袋吊着,减缓疼痛,只能用一只手坚持工作。2月至5月期间,我每月都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医生每次都给我开出病休一个月的单子,要我好好休息以利康复。只到现在,我的伤臂还没有完全康复,医生说这与我前段时间的带伤工作有着直接关系。


  一支医疗队的拍摄一般要去两次,有的甚至要去3次。因为医疗队员都是轮班的,拍摄工作又不能影响队员正常的上班和休息,都是选择在队员们下班之后或者上班之前,所以一支医疗队一天之内一般是不能全部拍完的,为了统筹时间,往往一天之内要在多个医疗队之间往返。为了不漏掉一个队员,有时为了1、2名队员也得亲自专程再去一趟。


  白天忙于拍摄,晚上回来之后,首先要将当天的照片拷到电脑中保存备份,之后再开始整理,挑选符合要求的照片,编辑加工,以队员姓名和援鄂机构建立文件名,为每个医疗队建立归档文件,所有队员照片归档完成后最后传送给中国摄影家协会汇总。特别是挑选、修图、建文件是非常耗时的,所以拍摄期间,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这还不是拍照当天晚上最要急的事情。一些队员拍照后都迫不及待的要得到他们的照片,这种心情我非常理解。所以在备份照片之后,首先安排的工作是给队员挑选白天拍摄的照片发送给他们。从众多的照片中找某个人的照片是很麻烦的,非常费时。找到照片后,对于效果不是很好的照片还要进行修图加工,最后才通过微信逐一发给队员。就单一给队员发送照片一事,当天晚上一直加班到次日凌晨2点都不能做完。所以在拍摄的绝大部分日子里,我是很少在凌晨2点之前休息的。


  3月7日凌晨1点多,在收到我发的照片后,安徽第4批援鄂队员马艳对我说:“谢谢您,真的太辛苦了!”


  我翻了翻我的微信聊天记录,3月8日凌晨3:37,我还在给河南省援鄂医疗队漯河队韩丽发送他们队队员的照片;3月25日凌晨4:30,我还在给山西省第4批援鄂医疗队联络员安立平发送他们队员的照片,这样的记录非常多。


  3月12日晚,山西第11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喻英收到我发送的照片后,给我微信:“致敬!默默奉献的新闻工作人!”“谢谢付老师,照片拍的很有画面感!”


  暖心的回复和问候,能瞬间化解我的困意和伤痛。想到能在疫情期间,能亲自为队员们服务,得到他们的肯定,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拍摄期间,报社领导也多次关心我的身体情况,我每次汇报的最多的就是“实在太累太累了,没有时间休息。”


  为了方便工作,编辑整理拍摄的照片,拍摄期间,我在办公室支起一张简易的折叠床,晚上睡在办公室,一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身体虽然疲惫不堪,伤痛难忍,但我的精神上并不疲惫,各医疗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2月25日,当我结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拍摄工作后,队领导见我从早到晚一直在拍摄,实在太辛苦了,安排队员不停的往我车上送方便面、山东苹果、矿泉水等紧缺生活物资,为我雪中送炭。3月4日下午,当我拍摄完广西第6批援鄂医疗队驻汉口的最后一名队员黄海燕后,她给我不停的往袋子里装水果和食品,要我多拿点,并对我说:“你们也是一样辛苦了,大家都不容易。”谢谢你们,白衣战士们!


  3月9日,我驱车前往距离近50公里外汉南区的甘肃第3批援鄂医疗队共102人拍照。联络员王彬亲手给我佩戴上他们从当地带过来的具有杀菌作用的香囊,并像亲人一样嘱咐我要一直戴着,我强忍着热泪不停点头示谢。这个香囊一直挂在我外衣上,伴随着我直到拍摄任务结束,现在我又把它挂在我的办公室,作为永久的纪念。当天拍摄完后返程时,王彬又和几名队员一起拎着着他们当地的兰州拉面、牛肉干等特产送到我车上。


  一幕幕让我感动的画面一直深深的烙在我脑海中,成为我在抗疫一线最珍贵的回忆,也收获了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7月12日,我收到了宁波援鄂医疗队2队联络员赵冠菁给我寄的2盒当地的特产奉化蜜桃,更是让我感动,谢谢他们回去后几个月了还依然记得我,谢谢!


  拍摄期间,由我拍摄的作品相继在各媒体及网站发表:


  2月25日中国艺术报《湖北省摄影家志愿者小分队为援鄂“白衣天使”造像》刊发2副作品;3月5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网站《为英雄立传-湖北省摄影家志愿者小分队作品选登(九)》以专题形式共刊发我拍摄的15副援鄂医疗队队员肖像作品;3月18日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将恩人们的样子定格为永恒,他们拍下3万多张“天使照片”》刊发我拍摄作品1副 ;3月19日中国艺术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网站《战疫 正青春-抗疫一线“90后”青年群像聚焦》刊发2副作品;4月22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网站《战疫 正青春-抗疫一线“90后”青年群像聚焦(六)》刊发我拍摄的山西援鄂医疗队“90后”队员组照10副;3月17日中国摄影报《湖北摄影志愿者小分队:以感动崇敬之心,用影像温暖英雄》刊发我拍摄的作品《“三八”节献花》;4月28日中国摄影报《再塑英雄  以图证史-湖北摄影志愿者小分队作品选登》刊发我拍摄的作品《山西白求恩医院援鄂队员》。


  从2月21日加入小分队至拍摄任务全部完成的近3个月时间里,我为包括李兰娟所在的浙江援鄂国家医疗队、中国疾控中心援鄂工作队、中央指导组援鄂社区工作队等共23支全国援鄂医疗队(工作队)达2000多名队员拍摄照片,除完成布置的拍摄任务外,我还主动为海南第6批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拍摄援鄂满月照;为河南第8批援鄂医疗队庆“三八”活动拍照;在拍完最后一支撤离湖北的援鄂队伍--中国疾控中心援鄂工作队队员后,4月20日,我又应邀冒雨为该队拍摄返程全程照。


  在“为天使造像”过程中,我所拍的照片深受各医疗队及队员好评,部分照片被他们发在朋友圈,部分照片被医疗队所属医院及所属地方政府部门制作的表彰宣传资料、刊物和地方媒体采用。


  4月7日,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长青在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疫摄影小分队成员座谈时,代表省文联致敬摄影小分队所有队员为“逆行英雄”,充分肯定了小分队的逆行精神,并向小分队赠送了题为“逆行英雄”的书法作品。


  今年5月,我所拍摄的援鄂医疗队队员的肖像照片被湖北省档案馆以抗疫摄影作品永久收藏。


  不顾艰辛 勇于冲在抗洪救灾一线


  今年湖北入梅以来,全省各地普降大到暴雨,长江洪水暴涨,各地洪涝灾害严重。我多次深入受灾最严重的黄冈市黄梅县、龙感湖管理区等地,冒着酷暑深入长江大堤、各乡镇、学校、村庄等实地调查了解抗洪救灾情况,与防汛救灾群众打成一片,并及时发回了来自一线的报道。拍摄的视频《湖北黄梅县新开镇上五房村的女子防汛班》在视频号播放量已达23万次以上。


  为了到达房屋倒塌现场,我和同行人员踏泥泞,走废墟,为了查看被洪水冲毁的河渠和农田,我们走田埂,跨沟渠,穿越芦苇林······


  白天忙于采访,深夜还在写稿,这是我在抗洪救灾一线期间的常态,每晚我都要工作到凌晨2点多钟,同行的一位媒体记者不断的称我“精神可嘉”。


  在抗洪救灾期间,我共采写报道近20篇,其中,新媒体发稿11篇。《湖北黄梅防汛抗洪新样本:处处见“军令状”“生死牌”》《湖北龙感湖管理区防汛抗洪管理军事化》《湖北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文旅系统在行动》《抗洪昏迷50多小时后 湖北警察夏亮苏醒了》《湖北黄梅县大河镇抗洪自救正当时》等稿件,以及微博视频《抗洪大堤上的“晚宴”》《湖北黄梅县大河镇洪涝灾害严重 商铺被淹损失大》《湖北黄梅县山体滑坡,9名被埋群众全部找到》《湖北黄梅县杨东塆村的“女神”们跳广场舞 慰问防汛人员》《湖北黄梅近500名考生因暴雨被困》等新媒体稿件,真实展现了各地灾情、各级政府抗洪救灾的有效举措以及防汛抗洪大军的良好风貌,深受地方好评。


  作为一名报人和新闻工作者,我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退缩,在疫情防控、抗洪救灾主战场上,积极践行新闻战线增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和“走转改”,较好的履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我要自豪的说,在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在社会需要我的时候,在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都将永不缺席!


  作者简介:


  付磊,男,现年51岁,汉族,中国商报湖北记者站站长,记者


  今年以来,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和抗洪救灾一线,体现了媒体人勇于冲锋在前的责任和担当。身为肢残人员,2月21日,主动请缨加入到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带伤参与到为全国援鄂医务工作者拍摄肖像--“为天使造像”工程,历时近3月圆满完成拍摄任务。9月10日,被所在单位中国商报社授予“2020年疫情防控及抗洪救灾报道特别奖”。9月14日,被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评为“为援鄂医务人员造像”先进摄影志愿者,所在的湖北省摄影家志愿者小分队被评为“为援鄂医务人员造像”先进集体。近期,又被推荐接受中国摄影家协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摄影工作者表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