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齐聚中国李白诗歌节 共话新诗与古典诗的传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29






  中国诗歌论坛现场。钟欣摄
 
  中新网马鞍山11月22日电作为第29届中国李白诗歌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人在咫尺——百年新诗与古典诗歌的艺术传承”中国诗歌论坛日前在马鞍山举办。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诗人大卫“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的发言引起众人共鸣。
 
  “今年是中国新诗一百年纪念,但古典诗歌基因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古诗和新诗,不能断然切割,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传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家、诗人赵丽宏甫一上台,便开宗明义。
 
  赵丽宏忆起上世纪70年代,一册《李白诗选》如何成为他插队时在油灯下的慰藉。“当时我在闭塞的农村,《李白诗选》就成为了我的精神救赎。”他从《月下独酌》谈到《临终歌》,“李白告诉我们,人生的失意、孤独、悲伤,都可以转化成美妙的诗歌,这对我们现代人很有启示意义”。他坦言,李白用诗歌开启了自己青春苦楚中的精神之旅,“那样一个孤独的少年,跟随李白诗作,游览了名山大川。不论环境如何闭塞,沉浸在诗篇中,我的心可以像李白一样自由。”
 
  在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诗人大卫眼里,“诗心”最为可贵,“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李白”。“许多人写了一辈子诗,但在我眼里并不能被视作诗人。许多人也许一生都没有写诗,旦他的内心有诗人的因子。”大卫此言引起了安徽诗人欧震的共鸣,“人人都可以诗意地活着”。
 
  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李元胜则以“古代的现代诗人、唐代的自由体诗人和行走大地的行吟诗人”概括了他对于李白精神的思考。
 
  写诗写了数十载、后因一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在互联网时代广受“90后”、“00后”欢迎的李元胜表示,无论古今,人类面临的许多困境本质是相同的,但有些诗歌可以跨越时代,表达出这种共同困境。在李元胜看来,李白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他既表达出了所处时代的事物,又具备罕见的预见性和探索能力,揭示出人类对于共同困境的思考。”“今天谈到的李白,其实已是我们母语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伟大壮丽的一部分。哪怕没有专门的时间去研究它,我们也会在任很多文字中和他们的诗篇偶遇。”
 
  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更看重诗歌的教化功能和价值。他从一位曾在富士康打过工的诗人获奖所激起的反响开始讲起,并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那种不分领域、无论阶层、职份,无数诗人、诗作势如泉涌,不择地而流的现象,更是蔚为大观,诗歌热力持续不衰,从中更能看到诗歌的根系所在、功能所在、价值和未来所在。(记者应妮)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斯蒂芬•霍金: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 斯蒂芬•霍金: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