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圆明园考古工地迎来公众开放日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27





  “你们是不是觉得我和你们想象中的考古人不一样。”身着北京考古研究院工作服,因野外考古皮肤有点黝黑的北京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让现场的观众都笑了。

  9月24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圆明园管理处和北京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的“圆明访古——圆明园考古工地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圆明园澹泊宁静遗址举行。本次活动也是2023年北京市全国科普日暨第13届北京科学嘉年华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以“圆明访古”为主题,邀请25名市民、学生走进考古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实地察看考古流程、观摩考古发现、了解植物考古、领略考古魅力。

  此次考古现场位于圆明园西北部的澹泊宁静遗址,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时已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20年起,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澹泊宁静遗址进行了三期考古发掘工作,已揭露出主体建筑“田字房”基址和皇家稻田遗址。本年度发掘地点为澹泊宁静东部的翠扶楼遗址,拟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在考古现场,张中华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考古前的准备工作,“考古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想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挖掘都是不允许的,需要有考古发掘的资质,需要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现场的考古工具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张中华拿起洛阳铲告诉大家,“别看这个洛阳铲其貌不扬,却是考古调查勘探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有人一定觉得现在技术手段发达,为什么还要用洛阳铲探地?”张中华举例说,有些先进的探测仪器在目前复杂的遗址上效果不如洛阳铲,因为仪器是通过波长反射来确定地下有什么,但是在圆明园,古代的砖和现代的砖介质一样,波长一样,探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并不能告诉你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洛阳铲通过剖面就能区分出来。

  走进遗址现场,张中华指着地上已经揭露出来的部分地面遗址告诉大家,这是台阶,散水、廊道、房屋、道路......看到大家半信半疑的眼神,他笑着说,做考古一定要有想象力。“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其设计的时候连遮阳、防雨、排水都考虑到了,整体设计也具有园林艺术。包括澹泊宁静名字起的也非常有意境。”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翠扶楼遗址西侧发现是两间房子,与原样式雷图纸上标注的三间房子不一样。“考古是一个证经补史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时期考古和史前时期考古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文字和图的记载,可以结合田野考古和历史文献相互佐证,同时也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张中华说。

  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近年来,社会大众对考古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普及考古知识,满足人民群众了解考古发现的需要,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从2015年开始开放圆明园考古工地,通过现场观摩、专业讲解、模拟考古、发掘直播等多种形式主动向公众展现考古工作过程和成果,“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考古,支持考古,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据悉,本年度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预计持续到10月底,并且考古工地将全程向社会开放,市民、游客可在工作时间围观考古现场。未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将与圆明园管理处一起,持续推动圆明园考古成果的社会共享和展示传播。(记者 成琪)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