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会客厅”为全面小康添彩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9-22





  暑期少儿公益培训,陪伴城乡孩子度过文艺暑假;“文化惠民小剧场”,庐剧《休丁香》、黄梅戏《罗帕记》等经典戏曲让戏迷过足瘾;纳凉专场晚会,把演出舞台搬到社区居民身边……全椒县文化馆凭借优雅的环境、齐全的设施、丰富的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城乡群众逛一逛、看一看,参与文化互动,感受文化底蕴,接受文化熏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充裕的“生活小康”,又要精神富足的“文化小康”。公共文化场馆为民所建、为民共享,在广大基层扎下牢固的文化阵地,被誉为百姓身边的“文化会客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让“文化会客厅”建起来。随着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27个,文化馆123个,各类博物馆232个,美术馆3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8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000多个,覆盖城乡、保基本、促公平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在哪里,重点建设就放在哪里。尤其在广大农村,随着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非遗陈列室等“打包”入驻,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文化站成为农民家门口用得上、玩得转、喜欢去的快乐家园。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我省将“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列入33项民生工程之一,财政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今年,共计1795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敞开大门,“文化会客厅”更有吸引力。


  让“文化会客厅”转起来。如果说免费开放为公共文化场馆提供了吸引力,那么常态化举办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加了公共文化场馆的魅力。没有活动、缺少活力,就不能持续吸引群众。充分运转起来,公共文化场馆才能为百姓搭建起求知的课堂、求美的场所、求艺的乐园。目前,我省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纷纷探索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即使在疫情期间,各地文化场馆仍坚持“闭馆不打烊”,积极开展数字阅读、线上展览展演、云上课堂、在线培训等活动13000多场,仅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服务平台点击率就达5796.5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让“文化会客厅”管起来。文化惠民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到人。众多民生项目落实到乡村一级,基层有限的工作人员常常难以兼顾。近年来,各地尝试通过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推动村级文化设施有人管、文化活动有人办。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实不实、管理好不好,更要建立服务评价机制,通过指标量化,规范数据采集,推动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立足资源条件,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供给,以适应城乡群众文化新需求,满足基层百姓文化新期待。


  全面小康,文化小康不能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来越多公共文化场馆正在百姓家门口拔地而起,“文化会客厅”不断供给丰富的“文化大餐”,为百姓的小康生活添姿增彩。(张理想)


  转自: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