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力建设“芯片之城” 70万软件人才奋力自主创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2-30





  本月上旬,中国(南京)软件谷传出喜讯,谷内企业天数智芯在“2019环球趋势大会”上,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年度智能开拓奖”的AI芯片企业。


  被喻为“工业粮食”的芯片,是我国第一大工业进口商品。为摆脱对外依赖,上海、武汉等地纷纷加速芯片产业发展。南市京是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的软件名城之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产值超过7000亿元。为全力建设“芯片之城”,南京更出台了《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


  目前南京拥有70多万涉软人才,在江北新区、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在中国(南京)软件谷……他们正以满腔热血,奋力拼搏在追求自主创新的道路上。


  “这是‘寂寞’的行业,我们坚持了下来”


  从1947年全球第一枚晶体管诞生起,半导体行业就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密不可分。芯片,是半导体产品的统称、集成电路的载体。中科院研究员李晓维曾解释,“如果每天接触的芯片少于20个,就不是现代人”。


  集成电路芯片发源于硅谷,目前美国拥有许多“卡脖子”技术。去年4月,“中兴被罚”事件唤醒了公众对“中国芯”的关注。其实,中国人从不甘于落后。


  华捷艾米科技公司就是其中之一。34岁的核心创始人王行,回忆起2010年刚踏入芯片领域时感慨万千,“当时国内鲜见芯片研发企业,企业能做出一款APP就很牛了。”


  打造一款芯片,一般需要4年半以上的时间、5亿元以上的投入。“这是一个‘寂寞’的行业,但我们坚持了下来。”王行说,“老外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


  如今,华捷艾米的3D专用芯片,已是全球安卓阵营唯一可用的3D视觉识别芯片。人们熟知的腾讯“刷脸支付”即为华捷艾米出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最近,该公司新品3D MR芯片已启动调试,其虚拟混合现实技术,将“硬碰硬”挑战微软、苹果同类产品。


  2007年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春夏,记者采访了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迄今唯一的华裔得主姚期智。辞去美国教职、放弃美国国籍的他,来到南京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图灵研究院。当时“中兴被罚”事件正在发酵,他说:“这是好事,中国的芯片发展将提速10年、20年。”


  姚期智的话,正在成为现实。“国产芯片已具备一定实力,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已位居全球第一梯队。”南京大学教授王中风说。


  “你是中国人,要为国家做点事”


  上月22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上,南京天数智芯科技公司分享了“IP与IC设计”的最新成果。


  2015年以前,李云鹏还是硅谷一家大公司的技术总监。“为什么要留在美国触碰‘天花板’?”毕业于南大的李云鹏回到南京,创建了天数智芯。


  4年后的今天,公司副总裁蔡飞依然记得当时去美国,在李云鹏家见到的一幕,“桌上摆着一摞《人民日报》,10年海外生涯,他始终心系祖国。”


  李云鹏每去一个城市,都要探访那里的革命圣地旧址。“每次去北京,他都要拍张天安门照片发到朋友圈。”蔡飞说。


  如今,天数智芯已拥有约400名员工。今年10月15日,公司首款AI芯片发布。40岁的李云鹏说:“我们的产品敢对标‘全球老大’英伟达。”眼下,公司已与中科院“龙芯”合作,即将成为“龙芯”生态圈的一员。


  52岁的昆山人汤颢,同样是一名从硅谷回来的“芯片大咖”。


  “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国,除了民族情结,还有父亲的教诲。”这个如今每天只睡5个小时的男人说。1995年就出国从事芯片研发,他是全球最早的“芯片人”,一干就是16年。


  2011年,汤颢回国担任中兴通讯芯片总工程师、首席专家,2013年即主导完成中国第一枚28nm自主全流程芯片的设计,一次成功并量产商用。


  2016年,他回宁成立南瑞微电子。汤颢说:“父亲是名老教师,一直对我说‘你是中国人,要为国家做点事’,我做到了。今年,我把妻儿接回南京定居,父亲高兴地把‘绿卡’退了。”


  汤颢还找来了海外老友关博士,一名年近六旬的芯片专家。关博士如今住在软件谷人才公寓,衣着简朴、饮食简单,最开心的事,就是手把手教公司的“小徒弟”。


  中国电网第一款自主可控的电力载物通讯芯片,汤颢带着团队做成了,一改美国独家供应的局面。“如果受制于人,一旦出问题中国电网将倒退20年。”汤颢说,“我们是国内唯一实现自主可替代的,目前已接到国家电网4家最主要公司的订单。”


  “一定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替代计划”


  上月19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19软件绿色联盟开发者大会现场,80岁的中国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到会讲话。


  这是他的日常。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他,如今年均参加各类论坛200多场,他始终在强调一件事,“一定要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的替代计划。”


  早在“芯片禁售”事件之前,他就奔走各地,呼吁国内计算机界从硬件到软件,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全面推进“自主可控”。


  “我们公司,就是在倪院士鼓励下创建的。”南京翼辉信息公司总经理黄晓清说,2015年,他和一群程序员带着国产翼辉操作系统,认识了倪光南。2016年,南京翼辉成立。次年开始,公司的客户增加迅速,今年已有超千家客户。不久前,我国首个升空入轨的民营航天火箭“双曲线一号”,采用的就是翼辉操作系统。近日,公司更获得1.2亿元的A轮融资。


  “100多万行代码全是我们自己一行一行敲出来的。”黄晓清说,“如今,我们的客户超八成是央企、政府部门,我才更深刻地领会到了‘自主可控’的意义。”


  23岁的日照姑娘秦昕枚是翼辉科技唯一的“女码农”,她的工位上摆着两台电脑,一台打代码、一台同步试运行,等于一个人同时干两份活。她说:“相信未来,我愿意为之奋斗。”


  “哪怕百度搜索结果为零,也要蹚出路来”


  40岁的徐祖峰,是“自主可控”的另一位“探路人”。


  2015年农历大年初一,徐祖峰对着电脑束手无策。作为一家小IT公司,他的南京泰治接到了“老客户”——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芯片封装厂江苏长电老总的电话,“你们研究一下如何实现进口设备的自动化,我们已经花了1个多亿,吃不消。”


  如何在芯片封装设备上添加自动化系统?徐祖峰当时百度搜索的结果为零。这意味着中国工业设备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无可借鉴。“哪怕搜索结果为零,也要蹚出路来!”那个春节,徐祖峰他们开启了“吃螃蟹之路”。


  他们干成了!公司自主研发的通信套件,打破了半导体设备物联网市场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2017年,曾供职华为多年的刘波听说泰治一单软件卖了3000多万元,惊讶不已,而这“不菲”的金额,还不到欧美售价的三分之一。


  如今,毅然入职泰治的刘波,已签下长电、华天、全球最大LED灯企业木林森等一批“头部企业”客户。泰治是南京推荐科创板上市的5家种子企业之一,近日又获得了超亿元的A轮融资,成为国内泛半导体智能制造领域“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最佳践行者之一。


  40岁的刘波家在上海,工作在南京,足迹遍布全国。他说:“在华为时我总说,‘我们的身后,是华为全球26个研发中心的700多名数学家、800多名物理学家、120多名化学家、6000多名基础研究专家、6万多名工程师’,如今我还要说,‘我们的身后,是无数人拥有的炽热的中国心’。” (于洁尘)


  更多产业经济信息资讯,马上到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http://www.cinic.org.cn/


  转自: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青岛同济人风采——韩杰:匠心倾情建筑  探路智慧城市 青岛同济人风采——韩杰:匠心倾情建筑 探路智慧城市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