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因素增多 石化行业二季度利润有望向好


作者:陈祎淼    时间:2015-05-07





  “随着国际油价走稳,油价底部逐渐形成,将逐步利好行业。未来行业利润重点不在基础原材料行业,重点应在新产品、新材料上。随着油价趋稳,二季度,尤其是三季度有好的预期,行业利润会向好。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降幅较大,但在2月份见底,3月出现回升。3月份在监测的127种基础化学原料产品价格中,环比上涨的达76种,比上月增加20种,所占比重首次过半。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实现低开企稳。总体来看,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行业运行已经出现转机。

  中国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獉P日前表示,“市场的基本需求还在。随着国际油价走稳,油价底部逐渐形成,将逐步利好行业。未来行业利润重点不在基础原材料行业,重点应在新产品、新材料上。随着油价趋稳,二季度,尤其是三季度有好的预期,行业利润会向好。”

  积极因素增多

  石化联合会分析指出,在前两月全行业经济运行少有的低开局面下,3月份经济运行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较去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但比前两月加快0.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1.4个百分点。3月份行业增加值反弹力度较强,回升势头明显。

  生产保持正常增长。一季度,全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4%,天然气产量增幅4.5%,主要化学品产量增长约6.4%。其中,一些大宗产品仍保持较快增速。比如,化肥产量增长5.8%,甲醇产量增幅13.5%,合成树脂产量增速11.4%。

  价格触底回升。一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价格总水平降幅较大,但在2月份见底,3月出现回升。3月份在监测的127种基础化学原料产品价格中,环比上涨的达76种,比上月增加20种,所占比重首次过半。

  效益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最新监测显示,全行业骨干企业效益整体上出现好转。收入降幅收窄,下行趋势放缓;利润总额由前两月的净亏损逆转为盈利。

  分析认为,根据当前行业经济运行趋势,上述积极因素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随着国家稳增长宏观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实,二季度行业经济有望形成企稳回升的向好局面。预计二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同比增幅约2%,明显好于一季度的负增长。

  经济下行压力仍大

  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季度,由于原材料价格(原油)去年大跌,传导到石化行业,使其主营收入下降。一季度,几大公司收入大幅下滑。此外,财务成本仍在增加。

  对于当前的行业运行形势,石化联合会分析认为,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仍然很大。

  经济增幅依然较低。尽管一季度行业增加值较前两月明显加快,但仍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幅。而且,全行业一季度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已成定局,上半年要实现逆转难度还很大。

  价格降幅依然较大。一季度行业价格总水平降势虽然有所减缓,但幅度仍然很大,仅次于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值得关注的是,上游油气开采业价格下行趋势仍未有效遏止,对全行业影响重大。

  投资增长依然乏力。一季度,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只有4.7%,创历史新低。投资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增长前景的担忧,同时也折射出行业结构调整的阵痛。

  出口大幅波动。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全行业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3%,前两月为增长4.2%,去年同期增长6.8%。出口波动加大,显示外需市场不稳,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动力不足。

  保障全年稳增长目标

  石化联合会呼吁全行业必须正确认识形势,积极采取措施,做好二季度行业经济工作,保障全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一是积极扩大市场需求,防止经济惯性下滑。当前,行业经济运行的最大问题是需求不足,供给过剩。必须想方设法开拓市场,拉动需求。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成品油等传统市场需求的开拓,最大限度地挖掘成熟市场的潜力。二季度进入春耕农忙时节,要重点抓好农药化肥、农用汽柴油的保障供应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握需求变化趋势,加强对机械、纺织、轻工、房地产市场和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有效供给,特别是要加大对差别化和功能性产品、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等的市场推广力度。

  二是优化供给结构,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开发新产品,引领创造市场新需求。要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的一批创新升级工程项目机遇,努力开拓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需求,培育工程塑料、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特种橡胶、新型涂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差异化市场。

  三是努力扩大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出口需求。我国石化产品出口以大宗类原料产品为主,主要依靠低价竞争为手段,不时被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因此,要加强对国际市场发展动态的跟踪,做好产业安全预警工作,同时加快出口产品升级。

  四是严格成本、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行业经济效益。企业要进一步树立系统成本管理的理念,狠抓降本增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要加强资金管理,积极推进大宗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和合理库存,积极推进销售协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记者 陈祎淼)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