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度调整期 大宗商品“熊市”或近尾声


作者:孟凡君    时间:2015-01-26





  2014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普遍呈下跌趋势,表明竞低时代已然到来,特别是近期以来,我国经济数据屡创新低,流动性严重紧缩“钱荒”频现,股市低迷不断下探,实体经济困难重重,各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已然进入深度调整期,大宗商品后期走势依然面临诸多考验。

  近日,在2015年度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心田认为,2015年1~2月将迎来一波小行情,随之进行3~5个月的回调整理,秋季或成为市场再度上行的最佳窗口,四季度则是第二个整理期,全年或将走出“M”型走势。

  下跌成为新常态

  据生意社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显示,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跌多涨少,生意社大宗58种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6种,环比下降的商品共52种,平均跌幅15.45%。同时,2014年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12个月平均值为-0.38,年度均跌涨幅为-1.38%,表现为BCI有记录以来最差的一年。2014年除4月外,大宗商品均以跌为主,尤其是8月后,市场的月月下跌已然告别波浪式而呈现瀑布式,下跌成为“新常态”。

  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市场商品跌多涨少,呈一九开,即89.66%下跌,10.34%上涨;二是板块表现差异不分明,大部分板块均以跌为主,其中能源、钢铁、纺织系“重灾区”,均跌幅均超过20%,有色、建材相形之下属于“轻灾区”,平均跌幅在10%左右;三是商品普遍跌幅较大,全年58种商品中,18个商品跌幅超过20%,28个商品跌幅超过15%。

  刘心田认为,造成2014年大宗商品超跌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资本因素。大宗商品的黄金10年本就因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起,因此2014年我国经济减速直接导致大宗商品要被投资者重新估值,加之资本在近几年大批量逃离大宗商品市场,所以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二是产业结构因素。产业链中下游的品种启动期要早于上游品种,如汽柴油的下跌比原油早,螺纹钢的下跌比铁矿石早,说明上游品种的下跌是被动的,是被下游拉下来的,原因还是在供需矛盾,供需矛盾恰恰是产业结构导致的,而当前产业结构的真实面貌就是过剩。

  反弹势头或延续

  根据分析,2014年大宗商品市场供应端“高产能、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局面已经开始缓解,不少商品供应端压力已经逐步减轻,主导本轮“熊市”供应端逻辑将会终止,商品跌幅已经不会太深。2015年,伴随着去产能下供应端压力的逐步减轻,商品“熊市”或近尾声。南华期货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朱斌表示,近期的大宗商品上涨总体看还是超跌反弹,工业品前期跌幅较大,反弹需求一直存在,年底市场有了稳定预期,大宗商品市场反弹势头有望延续。

  2015年,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尘埃落定,美国经济稳健复苏将是大概率事件。一是美国就业市场强劲复苏势头不改,二是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其他重要领域如房地产市场、制造业、消费领域等,健康复苏态势夯实了未来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强的基础。同时,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根植于欧元区内部的各类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日本宽松政策刺激经济效果不理想,经济继续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但日本央行的政策选择并不多,继续加大宽松刺激力度仍是首选。以我国为典型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在经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放缓,但更多是一种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动选择,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良性基础。

  不过,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分化是客观存在的,在国际油价不断创新低的背景之下,制造型的新兴市场国家如我国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主要以资源出口为发展模式的国家,例如俄罗斯经济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大很多。2015年,全球市场的关注点无疑仍是主要经济体之间日渐背离的货币政策取向,这不仅是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主要变量,同时也是全球经济风险的重要来源。

  对我国来说,在经济呈现出内需外需双疲弱,以及2009年开始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导致工业产能过剩短期内无法彻底改观的背景下,无论需求不足型通货紧缩,还是供给过剩型通货紧缩都是客观存在的。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内生调整已经开始对上游采矿、水泥、原材料、金属等工业行业的表现产生较大压力,而我国内需的放缓将拖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国内通缩的局面。在经济增长、通胀水平及流动性周期性同步下滑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陷入通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逆周期操作基本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上述背景下,2015年全球流动性的重新配置及其给全球经济可能带来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

  “熊市”格局难改变

  刘心田认为,如果没有2014的疯狂大跌,2015年本该是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归的一年。但2014年的超跌多少已经透支了2015本该有的回归份额,所以不排除超跌反弹的可能。2015年,大宗商品市场或仍以疲弱为主基调,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三个:一是大宗商品自身库存较高,供需基本面的改善需要时间。二是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需求国,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主动调降会对大宗商品产生重要的利空影响,并且对这种新常态应逐步有一定的心理适应。不过,我国央行重启降息周期基本已成事实,这对2014年低迷、沉闷的大宗商品市场将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包括钢铁、能源、化工、房地产等相关的板块或有所改善,而流动性宽松下的股指期货则将继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三是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不断加强,美元资产重获全球投资者的青睐已经没有异义,与此相随的便是美元指数的节节攀高。或许美元走强过程中的技术性回调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元指数进入新的上涨周期是不可阻挡的,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由此受到的压制作用不可小觑。

  2015年,大宗商品或将摆脱目前的低迷,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反弹过程,前期价格下跌对供应扩张已经有所遏制,有利于产能的平衡,在下半年企稳,但“熊市”格局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其中,部分供应端压力最轻、需求端又能持续向好,尤其符合新型需求行业的商品有望走出“亮丽”行情。随着我国“走出去”步伐加快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落实,可能会加快国内工业品过剩产能的消化,其中原油作为大宗商品风向标,目前价格具备了反弹的条件。2015年,大多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会收缩,表现会趋于理性并符合市场规律,预计依然会“跌多涨少”,但上涨品种比例将明显增多。(本报记者 孟凡君)

来源:中国工业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