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书香发力新业态 实体书店跨界焕新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7-08





  在零售业里,传统的民营实体书店被认为是最难的生意。新世纪以来,各大书店普遍面临客流量递减、运营边际成本上升、客单价和购买率同步下降等现实困境;而从长期来看,电子阅读给大众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和选择性,读者阅读习惯逐渐倾向数字化和碎片化,导致线下渠道的话语权进一步缩小,特别是与网络电商平台在价格和品类的竞争中,实体书店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经过行业10年的艰难自救、改革转型,看似迟暮的实体书店却远比想象中的更坚韧和顽强。《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是关闭书店数量的2.6倍。在关闭的1573家书店中,有连锁集团的大型书城,也有独家经营的单一店面,有的开业时间还不足一年,有的却已沉浮了20余年。


  无论是被迫进行的战略休整,还是主动离开行业的经营选择,这些传统书店的离去都令人怅惘。但让人略感欣慰的是,还有一批新的书店或店面,逆着市场风潮诞生。它们乘着政策红利,积极谋求转型,开辟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来弥补图书销售利润不足,并成功吸引了大批城市白领和“Z世代”青年重返线下书店的消费场景。


  批零倒挂 传统实体书店举步维艰


  长久以来,图书都是一种低频、低复购的消费品。因为大多数消费者既不会每天买书,也不会重复购买同一本书,使得图书的总需求量被极大抑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的阅读趋势越发趋向数字化,加之文化消费的多元以及营业成本的上涨,都是实体书店不得不面临的严峻的挑战。


  此外,电商平台迅速崛起,使得一大部分刚需用户完全不再需要费力去实体书店购买。加之线上接连而来的价格战,或图书消费满200元减100元,或促销节全场低至四九折,又或满70元送免费图书一本,也足够让阅读爱好者们将家里的书架堆得满满当当。


  面对汹涌而来的价格冲击,传统实体书店很难做出相应调整。相关从业者陈新瑞告诉记者,作为传统书店的唯一收入来源,图书其实是一种利润很薄的商品。在零售价中抛去成本、出版商分成、批发商利润后,留给书店的毛利率已不足30%。而且,为保证图书品类有足够覆盖力,满足众多读者的细分需求,经营者就必须大量铺货,也难以摊低入库成本,因而无法在销售中让出过多折扣。


  受此影响,实体书店曾迎来了一波史无前例的倒闭潮。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有近五成的实体书店在2002年至2012年期间倒闭。其中仅2007年到2009年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家。


  事实上,即使没有互联网,不断上涨的房租、人工成本,也会成为压垮实体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伴随大众消费方式、文化思维、阅读习惯迅速变化,传统实体书店似乎“追赶”得愈发吃力。根据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国人均阅读量只有7.99本,纸质书4.67本。全年图书市场规模虽达到了1023亿元,而属于线下7万余家实体书店的份额只有308亿元,其中还包括大半份额的少儿图书和教材教辅。


  “几百、上千种图书的单独陈列,让书店平方米的营业额较其他行业显得很低,飞速上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以及水电费等各种成本,都让传统书店运营难,需求少,市场小,利润薄的劣势显露无疑。”陈新瑞表示,每位书店经营者都心怀理想,但这确实也是一门生意,当面临优胜劣汰的考验时,光有情怀,显然经营不好书店。


  迈入复苏 利好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发展


  图书行业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书店像是纷繁都市生活中的一座“绿岛”,是人们心灵和灵魂的栖息地,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坐标。


  从2013年开始,为了扶持实体书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宣布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每年能为书店减少13%的增值税负担。而这项优惠经历了两次续期,已经延续到了2023年。


  此后,2016年,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专门强调要推动全民阅读,扶持实体书店发展。


  行业分析师李姝钰表示,在国家扶持政策的刺激下,政府不断加大新书店开办、扩建、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补贴和减免力度,让书店大大减轻了负担。但仍没有彻底改变实体书店不赚钱的状况,人工成本高和资金回流难仍是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实体书店的破局,来自运营思路的改变,即挖空心思留住读者。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2035文化强国”战略,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文化和艺术空间。


  政府支持转型升级,行业持续突破创新。从大的连锁书店,到小的文化机构,中国书店业乘势而上发展多元业态,用十年时间走出低谷,迈入新一轮的复苏期。


  创新概念引流公共综合文化属性加强


  在销售困境下,更多书店选择“书店+”模式,增加书店的文化、社交属性。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发现,逛书店、选书、买书,甚至在书店里抱着一本书看半天等传统行为正在年轻群体中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扑鼻而来的咖啡香气、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和花艺、欢声笑语的读书沙龙。


  在硕大的环形书架前,在嵌刻名人名言的装饰墙边,不少消费者正捧着书本坐在供读者小憩的座椅上。“这儿的环境优雅,书籍品类齐全,读者还能进入会员群,与群友一起探讨热门书籍。”顾客李女士表示,这正是她成为这家书店忠实顾客的原因之一。


  “网购太好用了,不用出门又便宜,还总能找到门店里不卖的冷门书。”在“书虫”郝维看来,电商在解决买书这件事上的效率,比实体书店高多了。可在书店沉浸式地选书、读书是电商平台永远无法做到的,两者间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事实上,如今的书店已不再是单纯的售书场所,而是满足人们阅读需求与生活美学融合要求的新空间。“书店+餐饮”“书店+文创”“书店+文旅”“书店+出版”“书店+婚庆”“书店+会展”“书店+直播”“书店+活动”“书店+科普”等各类跨业经营,已成为城市书店各具特色的经营状态。绝大多数书店依托多业态经营,已逐渐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赢利模式,来弥补图书销售利润的不足。


  陈新瑞表示,每家书店都有自己的模式和际遇,但在“批零倒挂”影响下,只销售图书的传统实体书店处境必然艰难。唯有与时俱进、供给创新,把文创、餐饮等业态要做起来,从文化服务领域中掘金,才有可能让实体书店更好生存,更好地为大众文化生活服务。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实体书店的存在不仅是卖书,更打造出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承载了更多的文化属性。李姝钰同样认为,“书店+”的多元空间,让中国实体书店行业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在这种双循环模式下创新成功,促使店铺定位、盈利模式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现在,中国实体书店的属性俨然转变为高质量综合性文化服务提供商,为崇尚生活品质的都市人提供了聚会的理由和场所,城市也因书店获得多元化的价值提升。(记者 刘波)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共享:为实体书店创造生机

    下载一款APP 、交付99元押金,读者就可自由借阅书店里的书籍— —近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首创“共享书店”的经营模式,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2017-07-20
  •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万元扶持实体书店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万元扶持实体书店

    《北京市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发布。北京将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发展,从2018年开始,北京实体书店扶持资金每年将增至5000万元,每年扶持书店150家。
    2018-08-01
  • 实体书店的春天在哪儿?

    实体书店的春天在哪儿?

      实体书店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是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近几年却遭遇发展寒流。作为拥有最广泛阅读人群的北京,接连出台政策扶持实体书店发展,在有所回暖的氛围中,实体书店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开始显露痕迹 。
    2018-09-06
  • 调查显示:新型实体书店生机勃勃

      近日,中国党刊网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市的新型实体书店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年轻群体的欢迎。“网络阅读取代纸质图书,电商平台挤垮实体书店”的说法欠妥,相反呈现出“纸质阅读网络阅读齐头并进,网络售书...
    2018-11-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