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走红折射消费理性 销售应更有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5-18





  据5月16日央视报道,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如今,这些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某电商品台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就有近万家,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如果简单抛弃,不仅是极大的浪费,也给安全处理带来挑战。


  临期食品是保质期临近,商家为了避免过期而低价处理的商品。便宜划算是很多年轻人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原因。这也体现了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的务实。


  提到消费,很多人会注重品质,而衡量品质又多参考价格。事实上,品质消费的核心并不是由价格支撑的,或者说价格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品质消费,是有着文化态度的消费。临期食品走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年轻消费者有自己的主见,在消费上有自主判断和价值追求。


  反浪费是一种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消费文化。对年轻人来说,认可并且身体力行反浪费,值得称道。反食品浪费法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把临期食品一扔了之,显然不符合反浪费的初衷。


临期食品销售应更有序


  当然,“临期”和“过期”仅一步之遥,要防止个别商家恶意销售过期商品,从而冲击食品安全。但这本是监管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能成为诋毁临期食品的理由。


  据5月16日央视报道,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如今,这些临期食品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在某电商品台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就有近万家,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


  食品没有超过保质期,在渠道可靠的前提下,是可以像正常食品一样保证安全和品质的。然而,这不等于临期食品可以不受限制地销售,恰恰相反,在“特别低价”的刺激下,稍有不慎其就可能成为消费侵权的多发区。


  食品一旦进入临期阶段,影响其安全的不确定风险会明显增加。如,食品运输贮存条件不达标,即便保质期未过也可能变质。此外,网购是时下商品销售的重要渠道,而临期食品一旦成为一些电商的专门业务,即意味着食品的流通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定以及有效的监管,其溯源管理与安全管理无疑会更困难,这些不但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难题,更是线上商业监管的难点。


  减少食品浪费与保证食品安全不可偏废,允许临期食品销售,必须以食品安全为前提,竭力避免销售的无序泛滥。一方面是尽快完善临期食品流通方面的法规,使临期食品的流通符合安全条件并遵循严格的程序;另一方面是探索和完善临期食品流通销售渠道的严格管控制度,保证渠道的专业性、可靠性。在相关法规健全之前,临期食品销售应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要控制住某些电商不顾质量一味以各类噱头花式营销临期食品,进而折损这一百亿元级市场本应带来的利好。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