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们与老手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11





  有这样一双手:从指甲到指缝再到手掌,一层染一色,每一层都是一种蓝。


  近日,湖南卫视原创综艺《巧手神探》把这双手的主人介绍给观众。他是布依族蓝靛染织技艺非遗传承人韦祥龙,201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他一头扎进民族的老手艺。和他的祖祖辈辈一样,久经浸染的双手被镀上了深浅不一的蓝;不一样的是,经他调出的布,月白、上青、深蓝等超过300种蓝色“组团”出圈,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秀场。把世界上最古老的染色技艺,带到潮流、酷炫的生活与舞台,如今是这位30岁手艺人的追求。


  匠人匠心,观众并不陌生。那是低眉顺目与器物共处的姿态,是一种在工业化潮流中对手作的执著,更是对寂寞视若无睹、又对信念无比坚定的内心,凡此种种在新综艺里都有提及。但八期以来,节目真正可贵的,是借助嘉宾“神探”的视角获取观众共情,在一次次叹为观止中,更新了关于“手艺”的认知——巧手的主人可以不必白发苍苍,85后、90后的手艺人占据节目大半壁江山;他们所事领域也不止于古老的、口口相传的非遗,更多时候,是注入想象力的老手艺新行当。


1126100036_15918371615801n.jpg


1126100036_15918371615821n.jpg


1126100036_15918371615831n.jpg


  年轻人带着精湛手艺与无限创意走进节目,而观众从中读懂的是“后浪”们的匠心与就业观。


  他们与不同的时间交谈,在潮流里为古老智慧完成全新亮相


  鲁班锁和华容道,在今天的生活里,除了变身人们休闲时的玩具、游戏,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85后钟翊把他的答案搬上荧屏。节目现场被改造成密室逃脱场景,日晷、八卦、卯榫、鲁班锁……各类木质机械、机关,就是玩家面前的道道关卡。“神探们”一路闯关,一个近年来新兴的行业露出一角——密室逃脱设计。别致的是,钟翊的设计全都由木头制成。10多年里,他设计出近百种木质机关,玩家们赞他“21世纪小鲁班”,凝结着中华先民智慧的器物,就这样完美潜入Z世代的生活。


  有人把自己沉醉的华容道“玩”成了事业,也有人干脆靠“玩具”本身闯世界。蒋晟晖是全球20名乐高专业认证大师之一。在他手里,四方的颗粒可以幻化出无数新变型。专注“玩”的过程中,这位90后试着把中华传统文化融进舶来的玩具。没有图纸就自己创,家乡常州的文笔塔、闻名遐迩的秦兵马俑,甚至长约66米、耗费200多万颗粒的巨幅《清明上河图》,都在“像素世界”里焕然新生。


  《巧手神探》中还有太多相似案例。胡晓的团队是一群90后硕士生、博士生,他们一边潜心学术,一边致力于把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服饰、妆容介绍给世界。时间久了,向这支古代装束复原团队伸出橄榄枝的,不仅有中外文化交流平台,还有影视古装大戏邀他们去当编外指导。85后韩磊与90后周斐一心做的,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拉糖、翻糖、巧克力食塑等,都是在中国尚年轻的手艺;新手艺被用来打造古典文学的经典形象,翻糖版哪吒和巧克力制成的孙悟空,各自拿下相关技能大赛的世界金奖。


  年轻的巧手们与不同的时间交谈,又都殊途同归地在潮流里为古老智慧完成新亮相。胡晓在节目里说,他们研究古代装束,就是想“先找到我们民族的审美基底,然后在此基底上开出更绮丽的花”。


  这话同样适用于节目本身,它用综艺的方式介绍年轻人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潮流生活兼容,兴许,电视机前就有一份灵感忽然被点亮。


  他们展示了成功的不拘一格,热爱、努力、创意都能合成梦想的样子


  所做非所学,所做非所爱——面对工作,多少人心头闪过类似遗憾?《巧手神探》不经意间示范了另一条路。


  1989年出生的雁鸿如今红遍B站、抖音、微博。在B站,她的纯手工古代冠饰视频获赞86.6万次。《如懿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大热古装剧里的发冠、头饰、耳饰等,她都能用一双巧手复制出同款来。不单单模仿,她还大开“脑洞”自行设计,《山海经》系列、《千里江山图》系列冠饰,连《国家宝藏》的官微和央视版《红楼梦》的道具师都来点赞。


  让观众惊讶的是,她一手巧夺天工的技艺,并非出自专业的美术院校。据介绍,雁鸿本是护理专业毕业,兴趣把她拽进了别有洞天的手作世界,“做喜欢的事,可以不舍昼夜”。更教人叹服的在于这些精美冠饰的原材料,用后的易拉罐、废旧窗帘、旧毛线,生活里触手可及的“无用之物”都在巧手中蜕变。刷爆B站的易拉罐制京剧凤冠,就是她花了近200个小时、用18只废弃易拉罐制成的。


  如果说雁鸿在手作上的一鸣惊人是天赋与热爱的合成,那么节目中另一群年轻手艺人则是用努力与创意拼出了梦想的样子。90后龚鑫、吕浩然,80后吴阳德、张倍源等人,若用世俗的成功学标准来看,他们达成梦想的起点并不美妙,技校、职校、甚至“社会学校”是他们奋斗的开端。但精湛的手艺不看出处,而是由打拼的姿态所决定。甘于脚踏实地从头学起,更敢于天马行空地创新创造,他们有的成为烘焙世界杯创办18年来第一位夺冠的中国人,有的走上了世界青年糖艺锦标赛的竞技场并一举折桂,还有的用摩托车修理铺的零配件打造出了独具魅力的工业风日常用品……


  节目中登场的手作人名单还很长,不乏业界大师级人物。但年轻人带来的触动却是独特的——节目的镜头前,吕浩然说,他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技术可以创造未来;吴阳德的信条则是,“敢拼搏,到哪儿都会发光”。又是一年就业季,这些被反复确证的道理依旧奏效。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