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定窑之光薪火相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燕赵文脉源远流长,广袤大地上分布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日前,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曾荣获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定窑遗址,终于有了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涧磁村定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该规划已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省政府批准公布。自此,曾在历史长河中缔造辉煌技艺、引领审美潮流的定窑遗址,将开启保护利用的新篇章。

  ■ 科学划定保护范围,突出遗址百年考古的“整体性”

  “《总体规划》是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规划框架。具体到定窑遗址,所涵盖内容无疑是海量的,同时需要考虑很多特殊情况——要真实而完整地保护定窑遗址的全部历史信息和遗址价值,更鲜活地展示传统技艺,实现永续利用。”日前,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提到最新公布的《总体规划》时,如此表示。

  定窑遗址与一般性城址、墓葬区等保护不同,其发现和考古过程,由于历史战乱等因素,并不是一次性进行的,而是持续了百年。因而,在制定《总体规划》时,既要立足于历史和现状,还要不断吸收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最新成果,从而系统布局合理施策,以期待真正产生鲜活有效的现实指导作用。

  首要问题,就是保护区域划界。换言之,定窑遗址,到底分布在哪些区域?

  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易。元代以后,定窑不仅烧制技艺失传,连窑址所在地也湮没无考。直到上世纪20年代,时任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教授的叶麟趾先生,为采集古瓷片来到曲阳县涧磁村,才意外地揭开了定窑遗址之谜。为了进一步研究,1960年至1962年,原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涧磁村地理位置、环境与自然条件及窑址分布和文化层堆积进行调查,在北镇村北恒河西岸开展试掘。

  1985年至198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保定和曲阳的文物部门对定窑遗址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对分布范围以及与北镇、涧磁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有了新认识。2009年底至2010年初,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其成果获评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百年来,从初步推断到复查认定,再到多次考古发掘,定窑遗址考古持续进行,不断有新收获。“最新考古成果是2017年至2018年勘测与试掘,主要遗迹分布在五个区域,分别为北镇区窑址、涧磁区窑址、涧西区窑址、野北区窑址和燕川区窑址,分布范围已勘探明确。《总体规划》延续涧磁村之名,主要是沿用1988年入选第三批国保的规范称谓,需要总体保护的遗址区域是很大的。”韩立森说。

  据了解,此次纳入的保护对象,包括定窑遗址的文物本体、附属文物、历史环境、出土可移动文物等四部分。其中,历史环境涵盖北镇区、涧磁区、涧西区窑址周边的历史水系,以及涧磁区窑址所在岗地涧磁岭。而目前,对燕川区、野北区窑址周边历史环境研究尚有欠缺,尚有待未来考古研究进一步确定明晰后,再纳入保护。

  ■ 最大限度保存历史信息,系统性推进大遗址保护

  定窑遗址,是中国制瓷业发展史的历史见证。作为燕赵大地上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好定窑遗址、延续其历史文脉,正成为当务之急。

  “定窑遗址已列入我国‘十四五’时期重要大遗址之一。”曾参与定窑遗址发掘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告诉记者,定窑遗址四面环山,三面环水,地形复杂。仅就文物本体而言,自然界的降雨降雪汇聚形成的地表径流,对地表瓷片堆及地下埋藏遗存一直造成冲蚀,同时地表种植的乔木灌木等深根系植物对瓷片堆及各窑址区地下遗存也产生威胁。此外,遗存还受到风化、温湿度变化,以及耕作扰土、建设破坏和拾取盗掘等人为破坏。

  目前,定窑遗址尚未正式对外开放,展示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展陈设施包括遗址保护棚及其内部2个展室,其中遗址保护棚于2002年建成,2021年开展维修,并更换棚内展示游览步道、增设观赏平台。

  近年来,定窑遗址周边环境正逐渐好转,人们爱护保护文物的意识逐渐提升。而今,《总体规划》对这些情况作了系统汇总和利用指导,期待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确保安全性、真实性与延续性——

  针对现状病害及破坏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分期分批解决遗址占压问题;坚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避免因过度干预而造成新的破坏;制定文物保护制度、安全防范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日常巡查,建立系统的遗址监测工作机制……此外,不断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管理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物治理水平,推进定窑的大遗址保护,推进遗址博物馆、研学体验基地建设。

  ■ 推动定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发扬中国瓷文化

  定窑,是河北的文化名片,是中国传统技艺的结晶。定窑瓷器,曾沿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推动海上贸易往来。而今,定窑遗址的社会价值与日俱增,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国瓷文化,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已成为迫切课题。

  “要继续加大研究,赓续文脉传承。”河北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贾金标说,定窑遗址的发现和持续的考古研究,对人们认知定窑价值、了解定瓷文化、推动定窑白瓷复兴、发展定瓷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这些年来,随着定窑遗址考古的不断推进,其研究已成为学界热潮,并且成果斐然。

  譬如,经过全面梳理历次调查、勘探、发掘所获得的考古资料,陆续组织整理完成很多考古成果,并发表考古报告。专业人士还对文献记载进一步汇总和梳理,对《大金集礼》《老学庵笔记》等文献系统查阅,对相关记载辑录成册。走访当地百姓,尽可能收集对窑址历史了解的当事人资料,记录存档。此外,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建立完整的定窑遗址发展序列,深入研究定窑与邢窑、龙泉窑等其他窑址的传承发展关系,系统研究定窑产品对外输出方式和途径,厘清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贸易途径和文化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曲阳当地经过不断探索研烧,使失传的定瓷技艺重获新生。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如今,定瓷烧制产业对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定窑遗址已成曲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2019年,曲阳出台《关于推动定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设立了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曲阳定瓷整体发展。此次的《总体规划》更是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及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定窑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基础规划。

  “目前,在定窑遗址遗存分布范围及周边已有多家制瓷作坊,为进一步带动区域现有制瓷产业发展,政府有计划整合涧磁村西侧岗北村的81家制瓷作坊,并将岗北村规划为文化古村落。”曲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斌说,接下来,一方面加强考古成果的公众宣传,针对不同层次公众需求丰富考古成果呈现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众考古宣传策划。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发展、有序开发,用定瓷带动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百姓致富,让千年技艺传承不辍,在新时代焕发出夺目光彩。


  转自:河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