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牡丹亭》将携原班人马四月登京城舞台上演9小时全本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06





2003年,作家白先勇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携手海峡两岸文化和戏曲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首演后引发轰动效应,此后在香港、苏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启全国巡演并走向世界,受到各地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喜爱。时至今日,已经演出了四百多场的青春版《牡丹亭》多年后将以原班人马的阵容再次登上北京的舞台。作为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4月18日至20日,3天9小时的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自称“昆曲义工”的85岁白先勇仍关切着这部心血之作。他曾在《细说牡丹亭》的发刊词中动情地说,“我觉得上天留我,是因为我有事情没有完成,而推广昆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回忆,在21世纪初,昆曲的整体状况有往下滑的趋势,因为一线的老师傅们、大师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青黄不接,看昆曲的观众也渐渐老龄化,而年轻观众又不了解、不会欣赏。


  “我自己不是昆曲界的人,只是昆曲的爱好者,非常热爱这门表演艺术。这是我们的国宝,而且是‘百戏之祖’。看到昆曲式微,我心里非常焦虑。大陆一些爱好昆曲的朋友们,一些昆曲界的朋友们,演员和大师们,大家都很焦虑。于是我振臂一呼,打动了一些文化精英和戏曲精英的心,大家一起合力来完成这样一个非常庞大且成功的文化工程,现在回头看,实在是非常难得。”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中国台湾完成世界首演,三晚九个钟头二十七折的大戏引发轰动。在白先勇看来,青春版《牡丹亭》这些年来最重要的意义便是“昆曲进校园”。“我们在中国、美国的40所高校巡回演出,所以也培养了差不多几十万的观众,其中大概70%都是青年观众,大学生为多。我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昆曲中心,在香港中文大学也成立了昆曲中心,在台湾大学也成立了昆曲中心,所以我们不光是在演出,而且还进了校园,把昆曲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青春版《牡丹亭》虽然已经上演了19年,但主要演员依然还是原班人马,在白先勇看来,演员没有散掉,这是很了不得的。“他们现在虽然没那么‘青春’,可是演技已经大为精进,‘生旦净末丑’都可以独当一面了,可以说现在是他们最好的表演年纪。他们师出名门,而且有四百多场丰富的舞台经验,全世界最好的剧院都去过,水平最高的观众都见过,看过全球观众的反馈,然后不断调整,真的很难得。”


  对于青春版《牡丹亭》未来的规划,白先勇坦言,“现在这些演员们刚刚40岁出头,是最好最成熟的时候,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我希望他们还可以演下去,同时我觉得也要培养新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员,希望它能够被传承下去。”他特别希望如果演到五百场的时候,青春版《牡丹亭》可以到台北演出,和当年的台北首演遥相呼应。


  除了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还一起制作了不少戏,如《玉簪记》《白罗衫》《西厢记》《义侠记》《长生殿》等,“如果有机会做个展演,比如演一个星期,我觉得效果会很好。”他说。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