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东港:村村“手挽手”让集体经济“并肩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6-07





  “我们小花片区处于乐台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紧靠222省道,周边蓝莓园、苗木基地、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成熟,适宜连片打造,欢迎大家来投资。”正在台上推介的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小花片区书记焦安森。

  近日,一场以“四联四促推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乡村项目推介会,为东港区各村抱团发展搭建起了新桥梁。在党建这面大旗引领下,来自全区7个镇(街道)的27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纷纷“登台唱戏”“各显神通”,畅谈本村的区域优势、产业状况、投资前景等。来自东部地区的部分强村以及企业代表坐在台下认真倾听,伺“机”而动。

  “搭建这么一个平台,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结对帮带、抱团取暖的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共同发展,让穷村少走一些弯路,让偏远的村集体经济活起来,真正实现‘手挽手、并肩走’。”活动组织方———东港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实际发展中,东港区东中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东部沿海地区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多、人气旺,村集体经济百万元以上村多集中于此。而西部地区受地形、资源等条件制约,产业基础薄弱,一直以来都是穷村聚集之地。

  针对这一难题,今年以来,该区探索实施了以产业联合促抱团发展、资金联动促互助发展、经营联抓促高质发展、资源联管促统筹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促”行动。其中,对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联合社等方式,共同实施产业项目,实现资源相融、抱团发展。对集体经济实力强、资金存量大的城中村、社区,引导他们与土地等资源丰富的薄弱村结成对子,通过投资入股、合资联合等方式,实现帮带发展、共同发展。对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较好的村社区,打破镇域界限寻找合作伙伴,联手投资产业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于村域资源小而散的村社区,以镇域为单位,通过规划引领和产业驱动,培育大产业,促进镇域集体经济整体发展水平。

  思路一变天地宽。地处该区中部的南湖镇下辖80多个村,又紧挨着日照水库,受水源地保护、产业基础弱等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该镇东马陵、东黄山村积极盘活重点项目占地资金,到资金匮乏、土地资源广阔的上湖村分别投资48万元和60万元,共流转土地15公顷,创办了湖上观猕和马陵果源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软枣猕猴桃种植、观光旅游产业,预计每公顷收益90万元。

  得益于乡村项目推介会的搭桥牵线,三庄镇陈家店和接官亭村当即与日照街道许家楼村达成合作意向,联合发展葡萄大棚种植项目。

  在镇级合作联社探索方面,陈疃镇计划在石墩片区筹建300个冬暖式大棚,建设蓝莓公园,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全权经营管理,联合社组成监事会,进行监督管理。目前,已完成规划图设计、土地整理等工作。

  据悉,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区“四联四促”工作已初显成效,7个乡镇(街道)乘借政策东风,已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0多个,抱团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找对了路子,尝到了甜头。该区将村集体经济增收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建设的头号民生工程,全力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力争年底前实现5万元以下村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75%左右。


新闻热线:0531-83122110


  转自:日照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