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储水池”资金满溢,中小微企业“望钱”喊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孟庆贺    时间:2020-06-14





  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不断出台相关政策。6月份第一周,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召开会议,密集发文贯彻两会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六稳”、“六保”部署具体举措,助力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为提高金融“活水”的精准性和直达性,6月1日央行连发三份文件。其中,央行再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有些省市政府也发文降低或减免中小微企业税、费。这些举措对当前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整个市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来讲是“治标没治本”。


  目前,众多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面临“缺血”的垂死边缘,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救命钱”来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由于疫情影响,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贸易型、服务型企业,营业收入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但刚性支出(房租、水电气费、工人工资等)是硬性的,导致众多中小微企业主东挪西借来维持(有的只能靠拖欠租金和工人工资)。现在之所以有众多中小微企业在撑着没关门,就是因为中小微企业是企业主的全部家当,是他们全家用汗水挣来的。一旦关门,瞬间就会一无所有。所以他们硬撑着也想让企业存活,期待经济形势好转。这时他们最最期待的不是低利息的优惠贷款,而是能让企业活下去的“救命”资金。但由于他们因不能提供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抵质押物而无法取得信贷资金,企业面临“死局”境地。


  究其原因:一是银行金融机构由于经营机制和经营责任原因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还停留在有抵押和有强担保的固有模式(即使有个别银行创新了金融产品,也只是在试点,面小户少)。


  二是各级政府设立的众多政策性担保公司,由于风险责任考核不明确,他们在实操过程中要求的反担保条件有的比银行还苛刻。几乎没能发挥作为政府政策性担保机构应有的作用。


  三是政府出台的降息只是对已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的小部分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对急需资金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未能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只能“望钱”兴叹。


  “六稳”“六保”中的关键是保就业。就业决定收入,收入决定消费。而消费又是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础的动力。就业的提供主要是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因此,如何让吸纳80%以上劳动力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存活下去是目前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此,笔者建议:


  一、今年毕业800多万大学生,至少有近7%需要到中小微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以大学为单位,每位大学生可贷款10万元,期限三年。按500万大学生计算,计5000亿元,各银行独立考核。(至于风险防控,相信中国的大学生98%都是讲信用的。)这样,每位大学生至少可维持三年的经营或生存需求。


  二、各级国有控股担保公司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愿保敢保,放宽担保条件,与银行签订风险比例。笔者认为政府担保公司承担80%,银行承担20%风险。即使中小微企业违约率为20%,则银行损失率为4%,财政性担保公司为16%。银行4%损失率可承受,财政资金的损失可由80%正常运营的中小微企业增加的税收资金来弥补。也就是说,政府正算账和倒算账的问题。


  三、银行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自我发展、防控风险的需要。只有发展了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尽管目前各类型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机构、设立了专职人员、创新了银行产品,但从中小微企业真正的获得性方面远远不够。客观的讲,很多银行只是做做样子,甚至倒倒数据,以此来完成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求的指标。


  四、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的各级金融管理局,政府应充分授权,享有较大的监督、考核权利,强势介入各银行的政策督导和落地,把国家政策直接落实到基层行。真正落实李克强总理要求的:直达落地。让众多中小微企业得到真金白银,在关键时期为中小微企业输上血,拯救处于奄奄一息的30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和7000多万户个体户。市场主体才能有活力,2亿多在中小微企业打工者才有生机。社会稳定才能巩固,也才能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六稳”“六保”国策。


  新闻热线: 0531-8312211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清明祭||梁学章:英雄不死,精神永存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