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科普——肺结节发展成肺癌的原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5-10





人每一次的呼吸都是为了向机体供氧,而在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就是:肺!


  人体内产生的废气,需要在肺部和新鲜氧气交换,最后排出体外。而近些年随着环境变化、吸烟人群日益增多、工作性质等多方面影响,肺的健康情况也越来越差,特别是“肺癌”的病发率居高不下,肺癌已然成为癌症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无论是病发和死亡率都排在第一的位置!



  也正因如此,大家对肺部健康越来越重视,而体检恰恰就是发现肺部病变的最佳方式。随着医疗诊断技术不断提升,有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了“肺部小结节”!根据数据统计表明,约有30%的高危人群,在胸部ct检查后,都会发现这一问题存在。


  由于结节也是肺部的异常占位,所以大家会自然地将其和“癌”联系在一起,然而肺部结节真的就是肺癌吗?


  李先生去年单位体检的时候发现一个磨玻璃结节3mm,当时候觉得天要塌了,不断度娘,越度背越凉,感觉30出头人生完蛋了。每天活在恐惧纠结中,体重也下降了许多。


  这种恐惧心理熬了大半年去复查,结节竟然消失了,一个高大的男子汉差一点就要激动得涕泪交加了。唉,他说上了30岁后,每次体检前都担惊受怕,体检后都焦虑恐慌。哪怕医生说只需要随诊复查,但感觉还是背着一个炸弹过日子。


  医生建议他还是早点把烟戒了,他苦笑起来,压力山大啊!肿瘤科医生告诉他,如果不戒烟,以后的压力会更大!


  王先生就没有李先生那么幸运。去年他也被查出来了5mm的肺结节。半年后复查,结节的变化不大,王先生神经紧绷的弦完全松懈了,后面索性也不复查了,戒了的烟又抽上了,“身边也有人得肺结节,大家去检查了都没什么问题,再说年纪大了,有小毛病也正常。”


  今年王先生出现了咳血等症状,再次检查时发现,原本0.5mm的结节已经变成了3.2cm的肿块,肺癌的恶性征象基本都有了,肿块的边界不规整、有分叶、毛刺和胸膜牵拉征象。庆幸的是,及时中医调理,病情逐渐好转。


  王先生非常后悔,早知道就该彻底戒烟了。幸好中医治疗后效果良好。


  同样是肺结节为何结果差异那么大?


  从影像学上来说,肺结节可分为三类:


  1、实性结节,提示结节为软组织密度增加,软组织结节的恶性比例都是比较高的;


  2、纯磨玻璃样结节,也称GGO结节,这种结节的良性率比较高,有些就是炎症性结节,但也不能排除恶性的可能性;


  3、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这种结节大多数都是恶性的,只有少数是良性的。


  我们除了可以从结节的大小来预测恶变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来预测恶变额可能性。有些结节在CT片上可以看到边缘不光整,有毛刺和分叶,这种结节大多数也是恶性的。


  医生建议,早发现早治疗,依旧是肺部疾病的治疗金标准。如果发现结节有增大的趋势,或者形态发生了改变,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


  一般来讲,以下人群是肺癌的高发人群:


  1、40岁以上者;


  2、男性;


  3、吸烟者,包括被动吸烟者;


  4、有石棉、铍、铀、氡等污染物的职业接触者;


  5、有肺癌家族史者或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者;


  6、肺结节直径在1厘米以上者,并伴有毛刺样、分叶样或者磨玻璃样改变的;


  7、出现胸痛、咳嗽、痰中带血丝等症状者,特别是伴有身体消瘦、体重下降的。


  据统计,肺结节的恶变率大约在20%左右,肺结节的出现与吸烟和被动吸烟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一旦发现了肺结节还不戒烟,肺结节的恶变率将是其他人的20倍,可见吸烟的确是肺结节和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为何吸烟会损害肺部产生结节呢?


  烟中含有醛类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使支气管的黏膜的纤毛受损,使得呼吸道的清洁过滤功能降低。吸烟还会引起吞噬细胞的增多,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这将直接影响肺的呼吸功能。


  除此之外,烟中的化学物质还具有致癌的作用;吸烟会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所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升;尼古丁具有杀精的作用,女性则会导致月经紊乱、流产等疾病,孕妇吸烟或者吸二手烟则新生儿畸形的概率也会高于一般人。


  戒烟虽然不会使已经长出来的结节立即消失,也不会使已经得了的其他疾病立即恢复,但是至少不再火上浇油,让疾病不再继续变得糟糕,戒烟后肺部往往可以逐渐恢复,肺部的抵抗力自然也随之而提高。


  而没有因为吸烟而患病的人,要定期体检,减少吸烟,才是健康之道。



  转自: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