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为创新奋力奔跑的“油二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6-20





  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在这里诞生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影响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大庆油田大力推进油田科技自主创新、持续创新,以“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为内涵的科技创新精神更是深刻影响着无数“油二代”。刘丽就是其中之一。


  父亲是大庆油田第一代建设者,跟随着父亲的脚步,1993年,从技校毕业的刘丽来到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光荣地成为一名石油采油工。至今,她在采油一线已经奋战了29年。


  在这些日子里,大庆油田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让刘丽感受到,有技术、能创新、会发明的工人更有力量。


  “哪件活儿大家干起来难,我们就要围绕着这些来创新。”“我搞钻研、搞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努力把活干得巧一点、快一点、好一点。”秉承走创新路的理念,刘丽成为油田里的创新能手。为此,她一有空就掏出随身携带的图纸和铅笔进行记录。坚持围绕生产难题思考和创新,早已成为她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


  升级改造盘根盒就是她解决的一个生产难题。盘根盒是采油井口密封装置,用传统的扣取方式更换,至少需要耗时40分钟,这其间采油机必须停止工作,停机时间长,容易影响产油量。


  了解到这一难题后,刘丽从化妆品口红的旋转方式中找到灵感,然后画图、建模、试验。两年时间,五次改进,刘丽最终研发出“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更换盘根盒的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寿命延长6倍。该发明在6万多口油井实现应用,年节约维修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


  此外,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万多吨。


  在刘丽工作中,类似这样的创新和改革还有很多。多年来,她始终专注于解决生产难题,研发各类成果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内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1件。


  “我希望我这一生,都做一个努力奔跑的人,并且带动影响身边的更多人,一起为祖国加油。”刘丽这样说,更是这样做。


  2011年8月,以刘丽名字命名的“刘丽工作室”成立。成立之初,她把培训作为重要工作,先后探索实施了体验式五步阶梯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累计培训1.5万余人次,其中有5人被聘为大庆油田技能专家,65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目前该工作室形成了“技师联合研发、革新工厂自主生产、示范区试用推广”的“研产用”一体化模式。


  在“刘丽工作室”的带动下,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创新创效成果数量由过去的每年100多项增加到300多项,全厂参与创新创效的人数由原来的500人左右跃升至2000多人。该工作室累计研发技术革新成果1048项,获得国内专利近200件,推广成果5000余件,创造效益达1.2亿元。


  频繁涌现的创新成果,让“刘丽工作室”收获诸多荣誉: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还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除了通过创新方式培育人才,研发创新成果,刘丽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带领专家团队行走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题1000余项,获得国内专利704件,技术技能成果获奖超2000项,为油气勘探领域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片黑色的沃土,一身靓丽的红装,沿着铁人前辈的足迹,为了一个英雄的大庆,为了一个百年的油田,刘丽和新一代的石油人,仍在不断创新,努力奔跑,逐梦前行。(实习记者 王晶)


  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