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喜:三十五载深耕钻井的技术专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24





  每天早上,中国海油上海分公司专家李三喜的第一通电话总会拨往作业现场,手里不停地翻动文件,仔细询问每一处作业细节。过去的35年间,这个场景一遍遍上演。


  50多项技术创新、6项海油纪录、节省费用数亿元……他和团队成员以实际工作成绩扬起完井测试专业行稳致远的船帆。


  书写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李三喜说,他与完井测试专业的缘起还要溯回35年前。那时,他从院校毕业后初涉钻完井领域,从此求索的足迹遍布四海:从钢丝作业工程师、测试操作到防砂高级队长,从监督、总监再到分公司专家……一路初心如磐,步履不停。完井工作需要24小时待机,因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问题随时会出现。


  刮管器用于保障井筒清洁,有助于维护环空井筒完整性。在钻完井领域,持续环空带压现象始终是悬而未决的难题,井筒完整性问题对生产安全提出了挑战,而高压井如出现环空带压问题,则可能导致整个平台处于风险之中。解决这个难题的任务落到了李三喜头上。彼时的李三喜身兼数职,项目管理和科研设计任务繁重。但他依然担起多重压力,带领团队在2年间进行了6次调研,经过多次尝试后,在中国海油内部首次探索并完善了特殊材质气密扣油管下井质量控制体系和操作规程,一举解决了天然气井环空带压的难题。


  彰显担当


  “如果没有对细节的把控,没有反省和调整,出具的意见是没有前瞻性的。培养前瞻性能力,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李三喜说,完井测试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专业,井下“厘米”级操作也是常有之事。


  他经手的设计与操作,精确度有多高?一套永久式完井封隔器将在5000米深的井下实施首次电缆切割作业,精度需控制在40厘米以内。难度大、要求高。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李三喜提起行囊驻扎在现场,与监督组一起“三班倒”,不分昼夜地寻找突破口,搜索标志点。在准备作业的五天中,李三喜每天都抱着笔记本,和现场的作业人员商讨方案,细化操作细节。


  经过反复实验后,该项目最终成功实施,切割位置距目标仅1厘米误差,创造了精度控制“奇迹”。多看几遍、多了解一下、多计算几次……他一直以“绣花精神”恪守着“完井人”的专业性,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助推行业发展。


  扶上马送一程


  完井测试是精细活,也是高风险专业,需要专业知识和现场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作为专业的“老师傅”,李三喜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积极主动分享经验。每当新技术与旧场景相“碰撞”,李三喜都会把大家组织在一起讨论,听取年轻人的意见,再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创新想法。在这样的讨论中,年轻一代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在李三喜的培养下,完井测试领域的科技英才和管理骨干不断涌现。


  35年从未消减的热爱,35年不变的非凡匠心,使李三喜成长为行业内的技术专家,更是新一代钻完井研究人员的典型代表。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