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动态调整依据来了 三部门印发建设成效评价办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29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成效评价结果将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综合评价结果。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成效评价是对建设高校及其学科实现大学功能、内涵发展及特色发展的多元多维评价,其设计与大学排名、学科评估及绩效评价等有显著不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


  《办法》明确,成效评价遵循一流目标,关注内涵建设;分类评价,引导特色发展;以评促建,注重持续提升。并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服务贡献。考察建设高校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前沿科学问题和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尤其是基础研究取得“从0到1”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的情况。考察立足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的情况等。


  具体评价要求包括人才培养评价、教师队伍建设评价、科学研究评价、社会服务评价、文化传承创新评价及国际交流合作评价。


  成效评价结果将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综合评价结果,不计算总分、不发布排名。综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轮“双一流”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双一流’建设强调动态调整,坚持滚动竞争、优胜劣汰、注重持续改进的价值取向,明确将建设成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轮建设范围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减少支持力度。这有利于避免以往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身份固化和‘贴标签’现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谈到。


  2015年,国务院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拉开大幕,经筛选,首轮建设确定建设高校137所、建设学科465个。2020年,首轮“双一流”建设进入验收期。


  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方案,建设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三个节点分别是到2020年、到203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并以五年一轮推进。此前,教育部曾回应称,首轮建设2020年结束,将根据期末建设成效评价结果等情况,坚持质量、水平与需求相统一,动态调整下一轮建设范围。“不搞全覆盖,不搞终身制,不搞安排照顾。”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不要把入选“双一流”大学 当做“高人一等”

    不要把入选“双一流”大学 当做“高人一等”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应彻底废除985、211高校的身份。如果这些身份继续存在,非但不能解决高校的身份固化问题,还会强化高校本身的身份。从世界范围看,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高校自由、平等竞争中建成的。
    2017-08-30
  • 建设中国特色的“双一流”

    9月21日,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我们期待, “双一流”建设让中国大学的发展成为一池活水,让高等教育的发展百舸争流,助力我国成为屹立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2017-09-22
  • 上海外服发布《长三角“双一流”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

    近日,东浩兰生上海外服根据长三角地区“双一流”高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数据,围绕就业率、就业地、就业单位、就业去向、就业薪酬等维度开展专题调研,分析数据背后就业形势和就业理念的变化,为用人单位招募人才、高校毕业生规划职
    2020-07-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