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培育出创新型水稻品种 多年生稻开镰可“一种多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25





  在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华大万物试验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绿水青山间金黄一片。7月18日,由华大与云南大学共同培育的20亩多年生稻丰收开镰。


  据介绍,多年生稻是利用具有地下茎生物学特性的多年生长雄野生稻为父本与一年生栽培水稻为母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结合地下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的创新型水稻品种。


  “我们结合了野生稻的多年生长特性和栽培水稻的高产特性,为水稻的绿色生态低碳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华大万物多年生稻首席栽培专家陈齐炼说。


  多年生稻具有“一种多收”和“一种两收”生产模式优势。从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在南方9省区的试验结果看,现有的多年生稻品种在北纬28°以南的双季稻区可以越冬,实现“一种多收”,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而在北纬28°以北的双季稻区,可以“一种两收”,只需抢收早稻而避免抢种晚稻,缓解了早晚稻“双抢”期间的早晚稻农事时间间隔短和劳动力短缺等生产和社会问题。“以‘一种两收’为例,多年生稻在云南每年2季亩产可达1000多公斤。”陈齐炼说。


  除了高产以外,多年生稻能节省很多生产成本。“多年生稻收割后,直接从根上就能冒出新芽、长出新稻,属于营养器官繁殖,也是无性繁殖。这节省了买种、育秧、犁田耙田、栽秧等生产环节,而其他生产环节和一年生水稻大致相同,节省了种子和劳动力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陈齐炼说。


  相比一年生水稻,多年生稻的“一种两收”模式每年可以节约成本投入约600元/亩、而“一种多收”模式则可节约1200元/亩,按推广1亿亩计算,可以分别为社会节约成本600亿元和1200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陈齐炼表示,现在农民种植水稻不易,多年生稻既可节约劳动成本,也能稳粮增收,为乡村振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目前,多年生稻在我国河南、湖北等南方12个省中超2亿亩水稻种植区域适宜种植;在“一带一路”国家,东南亚和非洲超过10亿亩水稻种植区域适宜种植。“我们在深圳预计未来将扩大到100亩种植多年生稻。”陈齐炼表示,深圳做生物育种具有较好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现代农业发展未来可期。


  转自:南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科学家在“多快好省”培育水稻上取得新进展

      中国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粮,因此培育高产优质型超级水稻新品种是中国育种学家的奋斗目标。  如何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种子?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家利用品种设计的...
    2017-03-24
  • 海南耐盐水稻大田试验获丰收 最高亩产逾400公斤

    近日,由海南省耐盐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耐盐南方籼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项目第二年大田试验取得可喜进展,几个耐盐水稻新品种在含盐量0 6%的海水倒灌农田中增产明显,最高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
    2017-06-22
  •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测产 未来将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袁隆平海水稻今日测产 未来将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未来或可在2 8亿亩盐碱地推广。
    2017-09-28
  • 中国科学家用优良基因“模块”组装出超级水稻

    中国科学家用优良基因“模块”组装出超级水稻

    新华社南京11月1日电 在水稻起源之地,先进的基因组技术可能将彻底改变这种古老作物的未来。中国科学家如拼搭乐高积木般,将超高产、品质改良和抗性提升等优秀基因“模块”“组装”成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超级水稻。
    2017-11-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