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届特种纸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5-12





  日前,第四届中国国际特种纸展览会和特种纸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特种纸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在浙江衢州落幕。展览会历时三天,共有90多家企业参展,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上千人。


  本届展会由衢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造纸学会特种纸专业委员会、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承办,以“扩大开放合作 促进特种纸产业发展”为主题,吸引了90余家中外知名特种纸企业及相关设备、自控、化学品、纤维原料等上下游企业,展品范围涵盖特种纸产品、原辅材料、化学品、机械设备等,致力打造全产业链产品展示业态。


  衢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向军表示,特种纸产业是衢州传统优势产业,2022年衢州特种纸产值达268亿元,在8年时间增加了100亿元,占据全国约30%的市场规模,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种纸产业基地。近年来,衢州特种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全市特种纸行业研发支出3.1亿元,使得产品结构得以优化,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创新,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本届展会聚焦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将打通产业动脉,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保利中轻董事长安胜杰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特种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种纸作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中国积极推进“双碳”和“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特种纸产业将以其绿色环保理念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希望本次活动通过贸易展览、会议论坛、学术交流的联动,共同为行业同仁奉献精彩的产、学、研、商服务大餐,推动特种纸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促进特种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促进衢州及龙游特种纸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经衢州市、龙游县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同协商决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下属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将落户龙游,联合当地和周边产学研机构,搭建全新的特种纸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开幕式上,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总工程师、衢州分院院长刘文与龙游县副县长廖川杰,共同签署了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同期,由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的特种纸产业发展论坛在衢州召开。来自全国特种纸生产企业、装备及化学品供应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32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分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两部分。在主题演讲环节,6位专家学者针对国内外特种纸市场、“双碳”背景下特种纸产业发展路径等议题作报告。


  博闻锐思商务咨询(北京)有限公司Fastmarkets RISI资深产品经理Sampsa Veijalainen在“全球纸业展望和特种纸市场趋势”的报告中,分析了全球纸和纸板情况,并指出自2019年以来,全球牛皮纸、特种纸产能增加了近1/5,但这两类纸种的生产企业和产地都相当分散,总体上处于碎片化状态。他表示,纤维成本和能源成本是特种纸主要的成本驱动因素。


  思考思咨询有限公司大客户总监陈瑚佳表示,过去十年全球主要特种纸产能稳步增长,主要增长驱动来自亚太市场,而成熟市场的产能集中度高于新兴市场。他通过分享欧美等成熟市场主要特种纸生产企业资本化运作的案例,提出兼并收购、战略先行,并指出中国企业可以资本运作为重要抓手实现企业战略提升。


  丸红集团苏世炜介绍了日本特种纸最新概况。他从日本纸和纸板内需情况、产量推移和进出口情况分析了日本特种纸现状,指出纳米纤维素、RO膜PET基纸、食品包装用纸等代替塑料的纸基材料、GDL碳纸等纸种是当下日本热门研究生产的纸种,并分享了日本特种纸设备商的优势设备和产品。


  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仲波分析了“双碳”背景下造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


  圆桌会议上,特种纸行业企业家和专家围绕“中国特种纸产业的‘双碳’之路”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以问答的方式向与会代表阐述了各自对特种纸产业“双碳”的认识和采取的对策,为与会特种纸企业开展“双碳”工作提供了参考。


  同期召开的特种纸技术交流会由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造纸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来自全国的特种纸产业上下游的代表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特种纸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应用。业内认为,交流会必将为特种纸产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新思路,为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链优化提供新路径,为助力特种纸产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动能。(记者 张丽娜  谭蕾 万晓玲 巫慧琴 刘振华 李寒)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