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丝路沿线六大“国宝”石窟启考古研究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11





  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该院在做好所辖六大石窟保护利用的同时,将全面加强石窟考古研究,力争2035年之前完成六处石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并承担中国其他重要石窟寺的保护利用工作,为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的申报与建设、川渝石窟群的保护利用做出贡献。

  作为在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敦煌研究院负责管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以及榆林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70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多学科融合不断阐释石窟所蕴含的各方面价值,研发出了风沙综合治理、岩体加固和壁画保护修复等遗产综合保护技术,开展了“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研究”,形成了“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管理模式”。

  敦煌研究院认为,科学研究在保护和管理好敦煌莫高窟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了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转变,但现有的技术供给与石窟寺保护的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研究,我们基本搞清楚了敦煌石窟‘是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即要解决‘为什么’的难题,这需要将调查研究的方向逐步拓展至古丝路沿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表示,下一步将在古丝路背景下的全球视野中,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古研究。

  敦煌研究院分析称,中国石窟寺数量多、分布广、保护水平和现状差异大,特别是许多中小石窟尚未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石窟展示和利用基础薄弱。除受极端自然灾害影响外,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亦是石窟寺保护利用现状较差的重要原因。

  敦煌研究院表示,未来将聚焦中国西北地区石窟寺保护中的瓶颈问题,联合国内外石窟寺保护的科研团队,组织科研攻关,开展石窟寺岩体、壁画与塑像、石刻等保护基础性研究。在现有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拓展研究平台,为石窟寺的科学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甘肃建成首家微电影展播中心

    微电影展播中心将围绕微电影创作,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展示展映活动,以此推动甘肃省的微电影创作。“这让影视创作有了更加专业的展示平台和可靠的依托。”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建军说。
    2017-08-24
  • 甘肃甘南加速草原寺庙等文物“数字化”保护

    记者10月29日从甘肃甘南州官方获悉,近年来,该州持续推进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甘加八角城、俄界会议旧址等文保修缮项目,并推动散落在草原寺庙各处的文物和非遗文化数字化,以期实现永久性保存。
    2020-11-02
  • 敦煌石窟“携手”天梯山石窟共促丝路文化保护

    记者从甘肃省武威市委宣传部获悉,敦煌研究院与武威市政府近日达成合作协议,敦煌石窟将“携手”天梯山石窟,依托各自丰富文物资源,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开展合作,共同促进丝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019-09-14
  • 敦煌石窟艺术借数字技术走出石窟走进北京

    敦煌石窟艺术借数字技术走出石窟走进北京

    由敦煌研究院携手相关机构策划的“大盛敦煌艺术大展”1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高保真壁画复刻、彩塑三维重建艺术还原、分层壁画立体呈现、VR展示敦煌洞窟等展览板块,以及全息舞蹈、敦煌复刻乐器展等模块,使现代科技与文化...
    2019-12-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