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国产羽绒服“贵”上热搜背后的消费期待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2-06





  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了?近期,让国产羽绒服频频登上热搜的不是全国多地“断崖式”下降的气温,也不是继“美拉德”穿搭后又有了新时尚,而是因为——它“贵”了。


  11月3日,“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并且连续两天在榜。11月22日,话题“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冲上社交媒体热搜第一位,引发万余条讨论和超三亿阅读量。


  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国产羽绒服价格问题两次获得如此之高的社会关注度,实属罕见。不过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来看,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方面,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国产羽绒服售价能够和国际品牌比肩,体现了国产品牌的高端化转型,值得欢呼叫好;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羽绒服无非就是冬天的保暖衣物而已,价格炒得如此之高,分明就是“割韭菜”。


  辩证地看,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都有自己的道理。在企业端,越来越注重品质和设计的提升,用更优质的面料和填充物提高保暖性和舒适度,用更时尚的设计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但质量是有成本的,高质量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在消费端,每个人都在算一笔账,买东西就要划得来。就像我国消费市场最喜欢提及的一个词——“性价比”,无论是产品的功能价值还是情感价值,当其与价格的差值越大,产品就越有优势。虽然“一分钱一分货”,真正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是不存在的,但是高价不一定就能保证质量,消费者之所以产生“割韭菜”的想法,很多是源于在实践中的遭遇和感受。例如,“花费万余元购买的羽绒服却跑毛严重”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高售价,质量是否跟得上?品牌价值是否跟得上?如果以黑科技、高售价为噱头销售劣质产品,那就涉嫌欺骗消费者,需要监管部门出手治理。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产品品质只是品牌打造的基础,并不足以支撑高溢价。虽然我国的羽绒服生产工艺、技术能够比肩国际品牌,但缺少保暖、防寒、绒、面料等核心创新专利和生动的品牌故事。而这些才是提升品牌溢价空间的核心元素。品牌不仅要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核心价值,还要告诉消费者自己的产品附加值是什么。高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在品牌营销,必须要遵从这个规律,否则很难成功。


  说到底,国产品牌的高端化转型并非价格提升这么简单。国产品牌应该真正去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建立起自身的技术门槛,有新材料、专利技术等硬实力的加持,也有品牌故事、时尚设计等软价值的增长,从而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样消费者才会愿意为高端、高价的国产羽绒服买单。国产品牌只有读懂“国产羽绒服‘贵’上热搜”背后,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高期待,抓准真实需求与消费痛点,方能突出重围,获得更强生命力。(肖睿平)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