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银行年报看“活水”效能: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5-06





  近期,沪深两市42家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披露工作已全部完成。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银行坚持金融回归本源,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投放总量攀升、结构优化,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传递出金融支持稳增长的积极信号。


  专家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当前银行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将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制造业获“力挺” 信贷投放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面对锂电池发展的市场机遇,上海某新材料科技公司急需大量进口原材料、扩大产能。“当地银行为我们量身定制了进口预付货款融资业务,还以投贷联动模式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我们发展并入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该公司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2021年,上市国有银行发挥“头雁”效应,贷款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其中,制造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成为吸引资金的“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上年增加2427亿元;建设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717.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24%;中国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291亿元,增长29%;农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8.5%;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邮储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工商银行新发放制造业贷款的平均利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又有下降,有效帮助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降本增效。


  “我们发挥在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的力度,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均实现了较快增长。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2.8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1万亿元,制造业信用贷款新增1.1万亿元。


  专家认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之一是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金融机构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见成效实现“量增”“面扩”“价降”


  “没想到动动手指就可以拿到贷款,真是难以置信。有了银行的帮助,我有信心挺过疫情难关,日子一定能越过越红火。”获得当地银行95.5万元贷款的超市老板张大哥兴奋地说。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小微企业稳,则经济发展稳,就业保障稳。一直以来,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百信银行推出以“百兴贷”为主品牌的供货贷、订货贷、银税贷和养殖贷四大产品体系,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对外投放36.56亿元,乡村振兴、现代农业领域对外投放15.93亿元;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011亿元,较年初增幅18.22%;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2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兴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075亿元……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也大有可为。作为地方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截至2021年末,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1957.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3.6亿元;张家港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510.4亿元,较年初增加72.53亿元;江阴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594.8亿元,较年初增长90.9亿元,增速18%……


  数据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银行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金融产品,实现小微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例如,沪农商行推出“银税贷”“鑫农乐贷”等产品,商E贷新增业务超70亿元;兴业银行推出的“兴业普惠云”,已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模式,截至2022年2月底,该平台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169亿元,其中约90%为普惠小微贷款。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商业银行机构加快推进‘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稳企业保就业,助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金融系统应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深度运用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推动小微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信贷投放靠前发力传递金融支持稳增长信号


  记者梳理,从各家上市银行2021年业绩发布会释放的信息看,2022年多家银行将继续保持新增贷款适度增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传递出金融支持稳增长、稳预期的积极信号。


  从各大银行机构2022年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情况看,靠前发力、精准发力的特点明显。“到今年2月末,交通银行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778亿元,贷款投放较快主要得益于我们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落实贷款项目储备工作。”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说。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8.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6636亿元;新增制造业贷款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


  “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指出,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2022年以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基调,向市场释放了金融持续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的明确信号。


  “下一步,要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行业、企业定向‘输血’,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进一步传导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意愿和能力,发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作用。”董希淼表示。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在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四条重要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
    2017-08-29
  •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超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年内第四次降准 释放超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市场将迎来年内第四次降准。专家表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和对冲操作,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2018-10-08
  • 马云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实体经济必须数字化

    马云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实体经济必须数字化

      10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数字经济本身就是实体经济,所有的传统企业必须拥抱技术,必须成为数字化的实体经济。”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如是表示。
    2018-10-12
  • 金融严监管趋势不改 服务实体经济成共识

    金融严监管趋势不改 服务实体经济成共识

      以“金融开放 金融改革 金融创新”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金博会”)将于 2018年11月1日-11月4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2018年以来,金融业严监管、去杠杆步履坚定。本届金博会上,防范化解金融...
    2018-10-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