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去年盈利8.28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03





  作为中国影视行业第一股,华谊兄弟去年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优势,其影视娱乐业务全年实现33.7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并顺利带动了公司业绩回暖。


  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最近应该可以扬眉吐气了,经历过2016年的业绩负增长和去年一季度近七千万元的单季亏损,华谊兄弟(300027)2017年全年扭转颓势,顺利实现了业绩回暖。3月28日披露的年报信息显示,2017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同比增长1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8亿元,同比增长2.49%,虽然扣非后净利润缩小至1.31亿元,但是同比依然大幅增长426.13%。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作为中国影视行业第一股,华谊兄弟去年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优势,其影视娱乐业务全年实现33.7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并顺利带动了公司业绩回暖。


  2017年参投发行影片累计实现国内票房51亿元


  毫无疑问,影视娱乐业务是华谊兄弟主营业务当中的最重要板块。2017年报信息显示,公司旗下三大业务板块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毛利率分别为39.9%、98.85%和55.74%,三项业务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7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85.5%)、2.5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6.56%)和3.07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77%),同比增减幅度为31.7%、0.61%、-54.63%。其中,影视娱乐业务营收占比超过八成,该项业务在去年出现的显著增长对于上市公司业绩拉动作用明显。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三季度时,华谊兄弟曾因主投电影《芳华》遭遇改档风波而备受舆论关注,其子公司东阳美拉能否凭借《芳华》等作品完成冯小刚与华谊兄弟之间的业绩承诺更是受到市场人士们的热议。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芳华》等片不仅顺利实现预期票房,更是成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功臣”之一——2017年,华谊兄弟影视娱乐板块取得营业收入前5名的影视作品为《芳华》《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摔跤吧!爸爸》《前任3:再见前任》《绝世高手》。“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投资发行的影片累计实现国内票房约51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中,《芳华》在报告期内票房约12亿元,《前任3:再见前任》在报告期内票房约3亿元,由公司协助发行的影片《摔跤吧!爸爸》以12.95亿元的国内综合票房在2017年7月收官,是截至报告期末内地市场取得高票房的非好莱坞进口片。”华谊兄弟在年报中表示道。


  中央汇金入围华谊兄弟前十大流通股东


  年报信息还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央汇金持有华谊兄弟约1025.51万股,以0.53%的流通股比入围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榜,显示出“国家队”对于这家影视娱乐龙头公司的关注与看好。


  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华谊兄弟继续强调三大发展战略:“强内核”战略、“大娱乐生态圈”战略、国际化战略。其中,“大娱乐生态圈”方面,目前其已经覆盖了电影、电视剧、网络大电影、网剧、漫画、动画、游戏、综艺、直播等多种娱乐内容形式,公司表示未来将继续提升全产业链 IP 流转和增值能力;而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将继续在内容端发力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华谊兄弟将有《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鬼吹灯-云南虫谷》《天际浩劫》等数部影片计划上映,综艺节目方面,《王牌对王牌第三季》《奔跑吧第二季》《机器人争霸第一季》等作品也在计划和推进中。有分析指出,公司的电影项目储备丰富且涵盖了多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热 IP,同时, 电视剧、综艺、艺人经纪、网生内容、音乐等方向多点开花。从业绩来看,《前任3:再见前任》总票房中的 18 亿票房将按分成计入公司 2018第一季度业绩,相较 2017同期的低业绩基数,公司 2018第一季度业绩的大幅提振值得期待。


  从行业整体来看,截至3月28日,A股市场24家广播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当中,已有18家披露了2017年业绩,这18家公司去年净利润盈利水平均超过亿元规模。其中,停牌中的万达电影以15.06亿元净利润收入居于行业首位,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分别以8.28亿元和8.17亿元居于第二、第三名的位置。慈文传媒以47.62%的净利润同比增速暂居行业2017年增速第一的位置。当前,广播影视行业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分化的情形较为明显,在行业发展春风不断的背景下,伴随着广播影视公司业绩的不断披露,它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将继续受到大众的关注。(记者 舒娅疆)


  原标题:《芳华》等片成业绩回暖“功臣” 华谊兄弟2017年盈利8.28亿元


  转自:金融投资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