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戏曲活化石”五音戏“活”得更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02





  五音戏《紫风》剧照。光明图片


  


  五音戏是流行于山东鲁中地区,以章丘、历城和淄博为中心的地方戏,属于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的独有剧种。历经三百年的传承发展,其传统剧目已多达160余部。1935年艺人邓洪山(艺名鲜樱桃)率领五人组成的戏班(当时的演出被称作“五人班”),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最早的六张唱片,受到百代公司的盛赞,并赠送写有“五音泰斗”的金字匾额一块,五音戏由此得名,并以此名行于世。2006年5月20日,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五音戏,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与诸多的地方剧种一样,五音戏传承发展也陷入了瓶颈。观众流失是最主要的表现。地方戏曲的唱腔均以方言为主,在推广普通话的大背景下,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听不懂纯粹的、地道的方言唱词,给观剧带来了显而易见的障碍。而一些不恰当的创新伤害了戏剧音律之美,使得一些老观众也失去了观剧兴趣。传统唱腔的现代化编创,虽然打破了旧有曲牌模式化的“陈腔滥调”,但也丧失了一些独有腔韵的“意味深长”。比如“云遮月”唱腔,先吐字,后行腔,曲调口语化,腔调旋律变化较多;其演唱用本嗓,女腔尾音旋律延长,后尾用假嗓翻高,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然而经过现代化的配器,人声腔调被宏大的、类似交响乐的伴奏音乐掩盖,观众完全无法品味出其中的味道。所以创编过程中,配乐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显得异常重要,它关系着五音戏灵魂魅力的保存问题。


  优秀成熟的创作、表演人才的匮乏,是各艺术门类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小剧种,五音戏所面临的境遇更加险峻。除了上述原因,故事老套不吸引人、表现形式落伍陈旧、从业者发展前途堪忧等问题,都是越来越少人问津五音戏的缘由。加之地域性限制使得后备力量断层,剧种发展无疑受限。


  


  然而,困顿之中见曙光,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陆续出台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淄博市政府也加大了对五音戏的传承与保护力度。


  淄博市五音戏剧院是国内唯一的五音戏专业院团,一直承担着五音戏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借助国家文艺政策的东风,剧院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采用了创研结合、“两条腿”不偏废的方式,通过扎根本土特色,研究传统剧目、神话传说及现实故事等方式,分别于2015年、2016年创作了《紫风》和《英雄铁山》两部剧目。《紫风》是依托传统戏《换魂记》再度创作,把传统架构与现代元素结合,凸显公平、正义等当代价值。《英雄铁山》则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黑铁山脚下的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民人家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而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故事。目前剧院还从淄博籍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选材,尝试全新的故事题材创作。这些新剧目的创编,都为五音戏注入了新鲜血液。剧院也希冀通过新的故事内容、剧情架构、讲述方式,吸引更多人走近五音戏,逐渐培养新的观众群体。


  此外,五音戏剧院通过盘话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开展了五音戏人才的系列培养话动。在推动专业五音戏表演人才培养方面,作为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五音戏表演人才培养”项目邀请了戏剧理论家、表演艺术家分别为演员们授课,从史论角度提高演员的职业素养,从表演角度完善演员的表演技巧。


  同时,淄博市文化局、教育局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联合启动了“五音戏进校园”工程,出版发行了由五音戏名家指导编写的《淄博市中小学美育资源系列·走进五音戏》,艺术家们每年到校园进行演出、辅导几十场,与8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五音戏进校园”公益志愿话动。五音戏剧院还与高校合作,走进清华、复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进行演出、讲座。同时,还分别与中国戏曲学院、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培养青年接班人。通过“五音戏进校园”“大学生走进五音戏”“送戏下乡”等话动,为五音戏的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了新生代对五音戏的关注和喜爱。


  除了专业院团的努力,为了让五音戏这一戏曲话化石“话”得更好,高校和文化研究部门也在积极努力。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戏曲文艺研究所与淄博市五音戏剧院签署了《传承与发展五音戏科研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文化视域下五音戏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就五音戏的发展流变、地域文化特征及语言、音乐特色等进行系统发掘研究。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承担了“山东地方戏曲音配像工程”,其成果之一的《鲜樱桃五音戏经典唱段音配像》工作,成为该工程的首个实施项目,并于2016年12月21日正式出版发行。


  口传心授是中国传统戏曲传承的主要方式,五音戏也不例外。为此,淄博市政府在重视话态传承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整理保护,2013年、2017年分别出版发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档案·五音戏》《五音戏传统剧本精选集(上、下)》《中华戏曲·五音戏》等专著,填补了五音戏历史研究的空白。


  五音戏是淄博这方土地历史发展的话化石。我们欣喜地看到,五音戏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形成政府、部门、院校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五音戏,这一祖国戏曲瑰宝,在新时代的美好春天里,定能焕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作者:唐宁,系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原标题:如何让“戏曲活化石”五音戏“活”得更好?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建造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中国戏曲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戏曲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品牌特征和民族魅力。
    2018-03-30
  • 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

    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

    中国戏曲艺术吮吸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精神滋养,浸润于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精神追求,架构起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创造出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2018-05-31
  • 互联网助推戏曲“活态”传承

    互联网助推戏曲“活态”传承

    名家变身主播趣谈梨园台前幕后,弹幕刷屏随时饱览鲜活观戏体验;素妆才罢,声韵袅袅,当红花旦亲自演示拍彩、勒头的秘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戏曲传承与网络直播座谈会”上,梨园行展示了其以时尚方...
    2018-09-11
  • 戏曲导演不能长期依靠话剧人才“输血”

    戏曲导演不能长期依靠话剧人才“输血”

    时下戏曲导演人才稀缺,依赖 “跨界”导演,久而久之,便出现了 “跨界导演来了,戏曲原味丢了”的现象。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形非常不利于建立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舞台美学体系
    2018-09-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