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物资产化须坚守“保护第一”原则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5-09





  近期,有关文物该不该“资产化”的话题可谓针尖对麦芒,在业界和舆论场引发诸多热议。4月3日,《中国文物报》刊发《不可移动文物——从资源到资产》署名文章,强调促进不可移动文物资产化已势在必行;在5月4日,该报刊载另一篇题为“文物不得作为资产来经营”的署名文章,针锋相对地指出,“把文物当作摇钱树,乃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不可移动文物究竟能否资产化?各有说辞,见仁见智。客观地说,两派观点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基于不同视角的价值阐述。比如前者强调,“在有效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评估资产价格,将不可移动文物用益物权部分权能推向市场”。很显然,保护是资产化的前提。比如后者论证说,“把文物都变成资产经营,文物保护单位变成企业,国家文物系统变成国内最大的企业集团,岂不滑天下之大稽!”同样的,也是强调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才是传承的永恒主题。


  在保护成为价值共识的前提下,不可移动文物的资产化,似乎也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当然,我们不能以“存在即合理”的逻辑来自洽这个趋势的合理性。但是,即便从规章制度或法律条文来看,文物资产化显然不是洪水猛兽。比如《文物保护法》规定我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又比如《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经营性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强调,“本着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文化遗产的原则”。可见,在保护之外,还有“利用”二字。换言之,文保工作不是排他性的,不是说后人在文物保护上除了保护就不能再有其他任何作为。


  文物的资产化,就是有序利用的形式之一。这个既定事实,不是“洁癖式”保护能遮蔽得了的。一方面,文物保护仅靠一腔热血不行,单单依靠基层政府更难。有数据显示,全国2853个县中单设文物局的很少,有近三分之一的县甚至没有文物保护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这个时候,拒绝市场化、拒绝社会资本介入,对文物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另一方面,文物资产化不是“文物卖身”,更不是监管部门撒手不管。部分使用权的有限资产化,并不意味着产权属性的根本变化,更不意味着保护管理的失控与失范。如2009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就以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为引导,通过认租、认养、认购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先后筹措资金50亿元。江苏苏州等地,亦有不少实践。可以说,资产化的文物,并未因此而在保护上出现巨大纰漏。


  文物的利用与保护,亦非鱼与熊掌的关系。当然,资产化的文物必须要把保护的功课做好、做足。文物确实不等于数字化的资产,老祖宗把文物交到我们手上,是为接续传承。因此,文物的资产化之路,须慎之又慎,管理者与监督者须充分尊重其公益性与不可复制性,把保护放在首位、把安全视为圭臬,不出半点闪失、不能埋下隐患,以“保护第一”的原则守得中华文物的周全与安宁。(作者:邓海建,系江苏南通广播电视台制片人)


  原标题:评论:文物资产化须坚守“保护第一”原则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古丝路第一桥遭非法开挖文物裸露在外

    古丝路第一桥遭非法开挖文物裸露在外

    被考据为古丝绸之路第一桥的厨城门一号桥遗址遭非法开挖破坏严重,在案发一年后现场仍有桥桩等珍贵文物裸露,遭受二次伤害。近日,陕西省西安市检察机关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加强对古建遗址保护区城市建设用地...
    2018-05-07
  • 国家文物局: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与被盗文物查验

    国家文物局: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与被盗文物查验

    一方面,国内盗窃盗掘文物活动屡有发生,个别不法分子试图通过将文物走私出境再申请办理临时进境登记的方式,掩盖被盗文物和出土文物的非法性质;另一方面,国际文化文物交流更加频繁,申请办理临时进境登记的外国文物数量持续...
    2018-05-08
  • 专家学者热议“超连”博物馆:连接,让文物活起来

    专家学者热议“超连”博物馆:连接,让文物活起来

    将近20年前的世纪之交,网络技术已经露出峥嵘之角,这一新技术可能给信息交流乃至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既令人憧憬,又夹杂着不确定性。术语“超连”就这样应运而生。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借用“超连”作为主题词,提出新方法和新公...
    2018-05-16
  • 文物资产化 非得针尖对麦芒?

    文物资产化 非得针尖对麦芒?

    如果从今天之文明即是明天之文物的角度,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整整衣冠,看看现实生活中,我们能为未来提供什么样的文物,毕竟“实践真理”的讨论,已经跨了世纪。
    2018-05-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