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首批优秀成果在国图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09





  7月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首批优秀成果推介会"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云南四季生产调、蒙古族长调民歌、贵州侗族大歌等2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被评为优秀项目。
 


雷佳和樊祖荫为传统音乐和曲艺两个类别的优秀项目颁发参展证书
 

  自"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系列活动启动以来,已有约2千名观众在国图影院观影。推介会上公布了展映月期间观众投票选出的三部"观众最喜爱影片",即《刘永安--木偶戏(邵阳布袋戏)》《沈少三——撂石锁》和《杨栖鹤——杨氏家庭泥塑》。
 


秦梦雨和徒弟现场展示昌黎地秧歌
 

  几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到来令活动精彩纷呈,潘萨银花和小黄侗歌队演唱了侗族大歌《蝉之歌》和《祖公落寨》;巴德玛深情地演唱了蒙古族长调民歌《北边的山梁》;牛玉亮为观众带来《绿水春山.百鸟争鸣》,展示了口技的绝活;秦梦雨和徒弟把昌黎地秧歌鲜明的舞蹈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90岁高龄的沈少三让徒弟们展示了撂石锁的武术功力。
 


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
 

  配合展映月,"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展"在国图北区一层学津厅如期开展,展期7月6日至20日。展览以时间顺序回顾了抢救性记录工作的历程,以图文、影像、装置艺术等形式,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首批成果进行了详尽展示。展览还原了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中口述史采访的典型场景,设计了227 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像组成的装置作品"技·忆不随年华老",共同呈现出影像记录与时光流转的交织意象,体现了文化情怀和人文关切。


  据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2015年全面启动。本次推介会对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了总结,公布了首批抢救性记录验收结果并颁发了参展证书、优秀参展组织单位证书和"观众最喜爱影片"证书,同时播放了参展影片的精彩片段。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