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名工匠将参与修缮养心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8






 

  8月27日,故宫博物院召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会”。故宫官式古建修缮需要大量专门人才,而养心殿的修缮准备工作从2016年便已启动。最终,经过层层选拔,116名工匠取得基础培训结业证书,获得了进入养心殿修缮的资格。目前,随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就绪,养心殿修缮工程也即将于近期启动。


  维修保护


  试点研究性保护项目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再过两年,紫禁城的建城史就有600年了,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就是要不间断地修缮和修复,才能保持状态。所以,紫禁城建城的六百年,也可以说是不断修缮的六百年。


  随着明清两代的不断重建、重修,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各部位做法和施工工序都逐渐形成定式,进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制严格的宫室营造技艺。故宫建筑的修缮工作一直从未间断,形成了自己的工艺方法和工艺体系。


  单霁翔介绍,2015年,故宫博物院总结十余年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的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作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在冲刺阶段的升级和完善,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古建筑维修保护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进度服从保护质量。


  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即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目前,上述四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均在顺利推进过程中。


  工艺传承


  层层选拔录优秀工匠


  单霁翔说,针对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细化包括古建筑“八大作”等匠作在内的每一个专业,由故宫古建筑专家带队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开展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工匠选拔及培训,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艺、装修技艺、修复技艺的专业人才。传统上,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


  单霁翔表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故宫人不再承担大型修缮工程,工匠队伍缩减,随之而来的就是工艺传承的问题。虽然故宫招收了自己的学员,但是从数量上还是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古建修缮的关键问题,是工匠的选择和培训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总体方案》要求,所有参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通过故宫的考核后才能够进入项目现场进行古建筑修缮。


  针对以上问题,修缮技艺部按计划于2016年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培训与考核工作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在2017-2018年间,故宫博物院修缮技艺部负责,在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下,展开了工匠选拔、基础培训。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已分别进行,工匠们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取得了课程结业成绩,为养心殿的修缮打下了基础。此次报名培训的有工匠275人,参加选拔的有205人,最终有128人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基础培训,有116人考试合格,取得了基础培训结业证书。


  培养队伍


  老师傅无私传授绝活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工匠系统有着清晰的传承谱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招收的工匠大多是营造厂的师傅,自清代起承接皇宫修缮工作,个个身怀绝技、技术过硬,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工匠,这些匠师被后人称为“故宫十老”。在古建不断修缮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青年工匠,几十年间,故宫共培养了三代优秀的工匠队伍。


  单霁翔说,要感谢本次培训中的老师傅们,他们突破了传统手艺人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把故宫文物建筑修缮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将多年积攒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了年轻人,让他们在工程中发挥作用。也要感谢施工方的配合,他们把这些工匠送来参加培训,一方面保障了后期修缮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故宫建筑的负责。更要感谢这些参加培训的工匠师傅们,他们都是各建筑队的骨干,本是按工领酬的。但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专心致志地投入培训,看得出他们还是很有决心的。这份收获不仅仅在一个工程中对他们有帮助,在他们今后的施工中,也会逐渐发挥作用。这些工匠师傅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故宫官式古建营造技艺的传承者。


  目标期限


  故宫古建修缮2020年竣工


  据单霁翔介绍,2008年6月,“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技艺有如下评价:“作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典范,在六百多年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优美的建筑造型,形成了完美的建筑工艺技术。对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古建筑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针对故宫博物院在近年来为文物建筑修缮和保护所做的努力,以及今后工作的方向,单霁翔表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应在2020年全面竣工,这是一百余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修缮。目前距离竣工期限仅有2年多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常怀紧迫感、使命感。养心殿修缮作为故宫博物院首个“研究性保护项目”,必须建立起稳定的掌握官式古建筑修缮保护技艺的专业队伍,保证修缮质量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背景资料


  皇帝在养心殿接见大臣


  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养心殿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清雍正年间重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


  前殿正中明间设屏风宝座,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匾,这里是皇帝接见大臣,举行常朝的所在。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记者手记


  致敬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我们可以相信,紫禁城里铺地的金砖也是可以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但那种金砖的效果,显然比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要差很多。差的不是材料,而是匠心。没有心,就没有神。


  故宫建成至今快600年了,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上天入地的本事,但修缮这件事,还要因循古法。传统工艺不是落后工艺,或许恰恰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无法复制的。要学传统,还要师父带徒弟,这是尊重自然规律。师父可以在短期的培训中把手艺传给徒弟,但手艺背后的工匠精神是短时间学不会的。就像习武,刚学得招式还远远算不上高手。那得靠日积月累的悟,成年累月的磨,通宵达旦的练。紫禁城传承了近600年至今,而历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是比紫禁城更宝贵的遗产。(记者 王歧丰)


  原标题:116名工匠将参与修缮养心殿


  转自:北京晨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传承工匠精神新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工匠精神新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国际设计理念和品牌创新体系相结合,让传统工艺演绎出来的创新产品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与生活方式?让乡野中的传统手工艺焕发青春,不仅是时下手工艺发展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每年创博会的工作重点。
    2018-04-22
  • 振兴传统工艺须弘扬工匠精神

    振兴传统工艺须弘扬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是新时代振兴传统工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和重塑中国“质量时代...
    2018-06-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