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关键词透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06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宏观政策取向,部署安排了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亮点颇多,上海证券报从中梳理出九大关键词,在第一时间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


  关键词一:GDP


  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 凸显对增长质量的看重


  去年一度“淡出”的经济增速目标今年重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GDP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目标的设定是比较提振信心的。6%是底线,今年完成这个目标难度不大,实际增速可能会更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中国已经在淡化GDP增长目标,今年GDP增长仅设置了“6%以上”的底线目标,凸显了对增长质量的看重。在谋求增长反弹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追求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和改善民生福祉。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显著高于去年的900万人以上的目标;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也从去年的6%左右下调至5.5%左右。


  “除了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以外,2017年以来每年度新增就业目标都定在1100万人,今年回归到这一目标,同样考虑了政策目标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并且这一目标与6%的经济增长目标较为匹配。”交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说。


  今年CPI控制目标下调至3%左右,恢复到过去几年的目标水平。唐建伟分析称,按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如果CPI涨幅高于3%则有通胀风险。去年我国CPI平均涨幅为2.5%。


  关键词二:赤字率


  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财政赤字率下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考虑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逐步恢复,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因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宏观分析师刘学智分析说:“虽然财政赤字率比去年的3.6%要低,地方政府专项债略低于去年,并且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但仍然延续了积极财政政策基调。”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比去年减少1000亿元,但这一数字仍高于市场预期。


  “专项债的安排说明今年政府投资仍将在经济稳定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且今年专项债券促进投资的维持时间可能比往年要长。”北京明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杨晓怿对记者表示。


  去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2.6万亿元,力度空前。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将持续推进。同时,为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今年财政政策重在提质增效,包括政府继续过紧日子,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向民生等领域。通过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加大对基层财政的支持力度。


  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记者表示,今年减税政策重点在鼓励企业研发、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制度性建设,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此外,今年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直达资金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预计今后直达规模还会加大。


  关键词三: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 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伴随经济稳步发展,货币政策总体要实现逐步常态化,但也要意识到,全球经济还比较脆弱,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是很稳固,实体经济仍需要较多的政策支持。政策将更强调精准滴灌,对重点领域、产业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包括: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的表述,非常值得关注。他分析称,银行想要在贷款端降低融资成本,实际上面临负债成本的约束,负债成本决定贷款的最低成本,如果存款利率较高,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有限。要实现存款端利率的稳定或下行,就要优化存款利率市场竞争。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监管层面已显著强化对存款利率市场竞争的清理规范,比如对互联网存款、靠档计息模式的存款、结构性存款等进行治理。曾刚认为,规范存款利率市场竞争后,有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四:金融改革


  确保金融创新 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关于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监管,确保金融创新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从相关表述看,国家仍然鼓励金融创新,但同时提出需要加强审慎监管。


  “去年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与金融控股公司、金融科技有关的法规和监管规定,在审慎监管的要求下,今年部分规定将会继续征求意见,完善后正式执行。”陈道富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金融创新的态度,更着重于平衡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同时明确金融科技中的金融属性,将金融科技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共同规范。


  曾刚认为,金融科技突破了许多传统监管约束,极大提升了不同市场、不同机构间的关联度。当前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日益明确,正沿着以下方向进行:首先,要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持牌,严格遵循准入要求;其次,只要从事实质相同的金融业务,就必须遵循相同的监管要求,避免出现套利空间;最后,降低交叉性、系统性风险隐患,这主要是考虑到金融科技在实际业务中,可能会连接不同的部门、机构和市场,如果在连接过程中集中度过高,就容易导致交叉风险和潜在系统性风险的上升。


  关键词五:扩大内需


  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 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张立群表示,今年着重强化扩大内需的实际效果,将着力点放在投资和消费相结合的领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具体涉及扩大县乡消费,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下沉市场已经与城镇消费市场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这为大宗消费提供了新的机遇。鼓励农村汽车消费、提升家电消费水平将有助于促进汽车消费与家电消费持续增长。”


  她强调,挖掘服务消费的潜力,关键还在供给端。一方面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为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快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在文化、体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


  关键词六: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提法相比去年有很多新意,系统性更强,也更有战略意义。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光是将农业农村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也表明要系统性、全面性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明确今年预期目标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记者表示:“粮食安全将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经济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解决好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就是为全球经济发展做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深化供销社、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等改革。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郑风田预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将是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此外,各项农村改革相关工作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改革等也将继续推进。


  关键词七:租赁住房


  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未来租赁住房将更多发挥保障功能,政策性租赁住房成为发展重点。最近两年,多地都在大力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尤其是面向新市民和年轻人的小户型、低租金的政策性租赁住房。通过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未来租赁型住房保障房源供给逐步由政府供给转为多元化主体供给,并逐步形成成熟的住房租赁市场。


  许小乐分析说,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是补齐租赁短板的关键举措。未来要完善长租房政策,需要不断健全租赁行业的法规与政策体系,从租赁双边、经营机构等方面不断推动行业监管的制度化,逐步形成长期稳定的租赁市场,推动租客从“被动租赁”到“主动租赁”的转变。


  关键词八:反垄断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刘俊海认为,虽然反垄断的目的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但资本无序扩张本身恰恰是公司在外部关系中滥用公司自治自由的现象之一。因此,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深层次精神实质是修复公司理性自治机制,遏制公司自治的失灵、滥用和异化现象。遏制公司滥用垄断优势的不当扩张行为既是政治考量,也是法治考量和经济考量。


  他补充说,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助于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进步,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消费成本,提高消费质量,造福广大消费者。


  他认为,过去一些大企业任性的屏蔽行为不仅挤压了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且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不断为各类企业(包括国企与民企、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优化公平竞争的法治生态环境。至于谁能胜出,完全交由市场选择,让消费者去选择。


  关键词九:对外开放


  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从具体内容来看,明确了今年对外开放的新任务,包括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


  丝路研究院(海口)院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湧对记者表示,在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基础上,预计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批自贸试验区将被同步纳入该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促进自贸试验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融合发展。“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有望加速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和自贸试验区整合,强化制度集成,形成高标准制度型开放示范区。”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在上海财经大学中国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孙元欣看来,接下来浦东的开发开放非常值得期待。目前,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区研究院院长陈波对记者表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CAI(《全面投资协定》)是目前备受市场关注的两个协定。其中,RCEP的实施,代表了中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加速。


  转自:上海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