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推出稳定农业生产等六大举措 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1-04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11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再次聚焦“三农”,审议通过“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具体包括六方面内容。


  一是稳定农业生产。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二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聚焦种子、农机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五是加快农村重点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六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地区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为农业农村领域的专项规划,将“十四五”规划中农业农村相关内容进一步具体化,落实中国步入新阶段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等相关会议、政策、文件的有关内容。


  李国祥指出,其内容包括阶段性目标、推进步骤、具体措施等,“将我国现在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所提出的一系列的战略、目标、思路具体化,以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


  稳定农业生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是农业现代化加农村现代化,而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耦合共生、融合互补、协调互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注意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之“根”。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更是底线要求。” 姜长云称。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将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放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其中最先提及的,就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要稳定农业生产,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储备和市场调控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聚焦种子、农机等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之大者的核心要害,也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点内容。在10月20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谈到,今年我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李国祥表示,除了保障粮食总产量之外,稳定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等还涉及农业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即饲料粮存在缺口、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带来的农民增收有限、自然灾害为农业生产带来不确定性、种子问题等等。“问题非常多,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推动,一个一个逐步解决。”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不只是农业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明确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给农民。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也提出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包括推动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商贸流通、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等内容。


  加快农村重点改革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气、通讯、危房改造等,现阶段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要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就必须消除这些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李国祥表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质量。


  实际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建议中亦有相关规定,包括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推进县域内教师医生交流轮岗,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农村重点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立冬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农村重点改革,主要是通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农村对城市优质要素的吸引能力,提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在农村重点改革中,农民和土地问题备受关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小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上,新时期还有几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和推进。


  第一,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试点,盘活拓展经营权,有序发展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


  第二,深化宅基地 “三权分置”改革,要顺畅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通道,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流转使用权;


  第三,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要放宽入市条件和拓宽入市范围。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