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措施促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 下半年重点抓好基建、制造业和消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12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2.5%,同比涨幅有所扩大,环比持平;PPI同比上涨6.1%,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持平。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称,CPI方面,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PPI方面,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


  在6月份多项经济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后,即将公布的上半年中国GDP数据也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预计,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或在3%左右。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经济恢复步伐有望加快。


  二季度GDP增速或低于一季度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及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月份至4月份,受疫情影响,多地交通物流不畅,产能利用率有所降低,部分工业企业开工受到影响,对国内经济构成一定的扰动。”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此背景下,5月份,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包含六方面33项举措。各地积极响应加快落实,相继出台稳经济具体措施。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市场信心得到提升。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较5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50%以上的扩张区间,传递经济加速向好信号。非制造业的景气水平也出现连续2个月的明显回升,6月份回升至54.7%。


  “6月份PMI数据体现出国内制造业恢复情况良好。”陈雳表示,整体来看,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或略低于一季度,但上半年整体GDP增速或在3.7%至4.2%区间。


  “预计二季度GDP保持正增长,上半年GDP增速在2%至3%区间。”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今年二季度GDP实际增速约为1.2%,考虑到一季度GDP增速为4.8%,预计今年上半年GDP实际增速约2.9%。


  下半年稳经济抓手有哪些?


  对于下半年稳经济有哪些重要发力点,多位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有效投资及促进消费复苏将是两大重要抓手,同时要继续落实稳就业举措,不断提升市场信心。


  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内需方面,多位专家认为,基建投资将扮演关键角色。“新老基建投资是稳投资的关键,也是‘稳增长’与‘扩内需’的有效手段。”陈雳表示,预计下半年新老基建投资仍将发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抓手,稳增长效果突出。同时,在扩大有效投资层面,需重点关注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行业。一方面,下半年通过继续加强对制造业的财政金融支持,鼓励科技创新,为扩大制造业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各地因城施策,降低个人按揭贷款利率水平,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促使房地产行业实现从销售到开发投资的逐步复苏。


  在促进消费复苏方面,明明表示,“各地通过有针对性的纾困和帮扶政策、探索新型消费模式、对汽车等重点消费领域进行补贴优惠等方式释放综合消费潜力,将成为下半年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发力点。”


  滕泰认为,稳定消费需求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要从供给侧继续提高对服务业的重视。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攀升至5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9%。下半年,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复苏、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实现促消费、稳增长目标的重中之重。


  在陈雳看来,促消费的本质是让居民敢于消费,因此要稳定就业形势,同时出台纾困政策,助力企业盈利增收。


  明明也持相似观点,在发挥居民消费潜力的同时,需要保主体、保就业。因此需要降低企业财务负担,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工程建设增加农民工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和兜底保障;把稳就业作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压实地方责任。


  转自:证券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首次发布

    3月20日,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Mysteel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Myste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pply Indexof China)首次发布。
    2017-03-21
  • 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中国质量协会10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蓝皮书(2016年)》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水平稳中有升,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
    2017-04-11
  • “中国制造2025”引领 制造业从“大”到“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
    2017-04-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