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电力供应“大考”: 电煤持续保供稳价 多地升高耗能行业电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14





  高温下电力供应“大考”: 电煤持续保供稳价多地升高耗能行业电价


  面对用电用煤高峰的到来,电力系统再度迎来考验,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接连部署能源保供稳价工作。


  小暑刚过,全国多地已提前开启了“炙烤”模式。根据中央气象台公布的信息,7月6日至11日,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多个城市出现40高温的超长“待机”。同时,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叠加大范围高温天气,使得多地用电负荷不断攀升。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统计,6月以来,全国电力消费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速还将随着气温升高而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面对用电用煤高峰的到来,电力系统再度迎来考验,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接连部署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不仅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连创新高,多家大型电厂发电量也大幅增长,各地的支撑性电源和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也在加速投产,力保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电煤保供稳价进行时


  国家电网6月20日披露,6月以来,该公司经营区域最大用电负荷超过8.44亿千瓦,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天津、山东、江苏等地,以及西北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


  “目前的增长仍在正常范围中。”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居民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用电量随之攀升,同时各地工业产能也正在抓紧恢复,制造业景气度回归正常,势必带来新增用电需求。


  那么,今年有可能因为多地高温“炙烤”,导致电力供应紧张吗?


  林伯强指出,每年夏季也会偶尔出现用电负荷创新高的现象,只要在预期范围内,进行合理调峰调度,就不会产生用电供应紧张的问题。


  不过,需要做好电煤的“保供稳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介绍,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了1200万吨的历史高位,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加。


  在运输方面,中国铁路已于7月1日开展电煤保供专项行动,预计暑运期间日均电煤装车在6万车左右,同比提高1万车以上。


  中电联统计,当前电厂煤炭库存基本达到迎峰度夏前峰值,截至6月30日,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9601万吨,同比提高42.6%,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2.4天,并且仍在保持扩张状态。


  “从资源情况看,晋陕蒙等主产地仍有一定增产潜力。”张宏表示,随着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时段的到来,煤炭需求逐步回升。但今年全国水电和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煤炭替代作用也在增加。所以,今年夏季全国煤炭市场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态势。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电力经济技术分析研究所所长王永利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去年9月份多省份大规模拉闸限电的根本原因,在于源侧、网侧和用户侧之间未有效协调,反映出对于“源网荷储”各环节梳理尚不清晰,对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都存在影响。


  今年除了强调电源侧保供应之外,不少省市的迎峰度夏工作会还部署电网工程、有序用电等网侧用户侧举措进行供能调节。据了解,南方电网公司将全面提速粤港澳大湾区244项能源保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今年内投产125项。今年江苏电网16项迎峰度夏电网工程已全部建成投运,包括7项500千伏电网工程和9项220千伏电网工程,累计新增变电容量超900万千伏安。


  “当明确掌握各个环节的调节能力后,就可以选择低成本环节进行调节,从而主动有秩序地应对突发状况,降低对经济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今年迎峰度夏的压力确实存在,但是从发电侧、负荷管理等方面来看,今年在政策、企业等各方面都准备得比较充分。” 王永利说。


  “今年在燃料得到充足保障、来水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我国的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可以满足电力消费需求。”中电联数据与统计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在分析《2022年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时也指出,在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减弱的情况下,结合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显现等综合因素,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比上半年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左右。


  目前,我国电煤供需总体平衡,但煤电企业持续亏损,仍然对电力保供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规上工业利润同比下滑26.9%,其中,煤电企业利润长期处在被挤压状态。


  据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介绍,2021年8月以来,大型发电集团煤电板块整体亏损,部分集团的煤电板块亏损面达到100%。虽然去年10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发布以来,燃煤发电机组市场交易电价有所上浮,但仍远低于煤价的上涨幅度,企业经营压力持续积累。


  叶春认为,应对煤电企业持续亏损,需要持续加大对煤电企业政策支持,包括连续加大国有资本金支持、给予信贷审批和投放政策支持、向经营困难的燃煤机组提供专项资金补贴以及征收煤炭特别收益金等。


  提升新能源供电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电力负荷猛增的情况,云南、宁夏、浙江、湖南等多个省份专门出台了有关高耗能企业的电价调整方案。


  比如,浙江省在5月中旬起草《关于调整高耗能企业电价的通知》,针对5大类17小类共634家高耗能企业,计划从7月1日起至12月31日将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172元。湖南省发布的《湖南省高耗能企业迎峰度夏市场交易方案》,明确对于高耗能企业超合同用电,预测有供电缺口时段执行惩罚性电价,结算价差按月内交易价差+代理服务价格+10元/千瓦时执行。


  “目前中国电力需求侧70%是工业用电,其中40%、50%都是高耗能行业用电。在当前强调稳经济的前提下,全盘调整不现实,可以针对高耗能行业的过剩产能采取措施,既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也能在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上起到更明显的作用。”林伯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发电已逐步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建风电、光伏发电已在去年正式进入平价上网阶段,风光储的技术成本已大幅度下降。


  此前市场普遍分析,在“双碳”战略及满足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的影响下,2022年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煤电的替代也会有明显提升。


  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6.7亿千瓦;1-5月新能源发电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40.6%。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预计,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上升至50%左右。


  不过,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较强,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上升,也在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考验。比如,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在对外披露时曾提到,去年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至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因此,辽宁不得不采取了“拉闸限电”这一最终手段。


  张琳表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存在安全、效率和管理等问题,其中风光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消纳问题突出。5月份,风力发电量由增转降,下降0.7%,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增长8.3%。


  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分析,二季度随着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集中式风电光伏装机大幅增加,风光发电量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消纳压力也随之增大。


  为保证实现“2025年灵活调节电源占比达到24%左右”的“十四五”目标,张琳表示,避免弃风弃光、保证电力消纳,要在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制造,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及改造,电网侧加强送受端省份对接协作,负荷侧着力提升大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等方向发力。


  王永利也提出,风电和光电能源的消纳问题,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打通“源网荷储”瓶颈环节、市场化手段以至整体提升的方向逐渐解决。


  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煤电矛盾加剧 电企煤企一季度业绩现“冰火两重天”

    煤电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频繁调控督导。在有效释放先进产能、督促龙头煤企降价的同时,近日更是组织10个工作组分赴20个主要产煤和用煤省区,对电煤中长期合同的签订、履约情况进行全面地梳理和督导。
    2017-05-10
  • 电力反垄断第一案浮出水面 山西发电企业几乎全部卷入

    近日,山西省所有发电企业几乎都被卷入了一宗反垄断案件中。在案件听证会上,涉嫌签订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业协会和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不适用于电力市场以及经济不景气等理由进行申辩,并提出电力体制改革应该允许“...
    2017-06-06
  • 前8月中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6.1%

    前8月中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 工业用电量同比增6.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 18日透露,2017年前8月中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前8月,三产用电量继续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 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 6个百分点。
    2017-09-19
  • 五年签约近千亿美元 电力合作点亮“一带一路”

    五年签约近千亿美元 电力合作点亮“一带一路”

    如同电能发出耀眼的光亮,电力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明星领域。五年来,中国电力企业在沿线国家签订电力工程合同494个,总金额912亿美元,给诸多电力短缺的国家和地区送去光明和发展机遇。
    2018-08-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