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好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强大动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20





  近期,中国经济年中“成绩单”陆续公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释放积极信号:生产供给逐步回升,居民消费持续升温,外贸进出口增速提升,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吸收外资延续两位数增长……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稳经济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生效,中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


  外媒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强于预期。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严峻背景下,中国已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令人惊讶的快速复苏”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继续扩大,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包括建筑业和服务业在内的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从5月的47.8%跃升至6月的54.7%。这是该指数4个月来首次回到扩张区域,也是自2021年5月以来的最强读数,表明“中国服务业活动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快速复苏”。


  “一切都表明中国的复苏强于预期。”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报道称,“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服务业经营活动激增,超出预期并跃升至近一年来的最高水平。”


  “企业和工厂的经济活动近期有所扩张。这表明中国经济活动温和复苏。”《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


  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外贸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人民币,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国6月出口额创5个月来最快增速,同比增长17.9%。”《日经亚洲》杂志网站报道称,汽车出货量提振了中国出口形势,约24.8万辆汽车在6月发往海外,同比增长超过30%。


  “最新的官方数据表明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地位并未减弱。”彭博社称,6月份,中国的出口贸易继续逆势而上,以1月份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将中国的贸易顺差扩大到创纪录的近980亿美元。彭博经济学家分析,目前,中国国内生产和物流时效正在改善。


  “中国是全球经济中的稀有案例。”日本野村证券日前发布最新预测称,随着摆脱疫情影响并得到扩张性政策的支持,中国经济正在复苏,而很多国家正在实施紧缩政策并出现经济放缓。野村证券经济学家预计,欧元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将在2022年至2023年间出现经济衰退,而中国的前景却大为不同。


  “中国展现强劲经济韧性”


  在全球通胀压力下,中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引发外媒点赞。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1—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6月单月CPI环比持平。上半年物价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与其他大国不同,通胀问题在中国不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新加坡银行首席投资官谢佩华日前在英国《金融时报》发文表示,今年6月份2.5%的CPI显示出中国在食品和能源方面的韧性,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目标提供了充足空间。中国央行是唯一一家没有加息抑制通胀压力的央行。人民币在美元走强的情况下保持稳定,中国有能力通过降低利率来放松信贷环境。


  新加坡大华银行集团经济学家日前发布最新评论称,中国6月份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保持温和,同比仅增1.0%。预计中国央行将维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增长。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由于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中国6月的通胀率略高于预期,但与欧洲和美国的高通胀相比,成本压力仍然较小。经济学家预计,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中国通胀率很可能在9月前后见顶,在3%左右甚至更低。相比之下,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8.6%,是198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根据一项初步估算,欧元区19个国家6月年化CPI同样达到了8.6%。中国的表现甚至在亚洲也是不同寻常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物价涨幅更大,各国央行纷纷给经济踩刹车进行回应。


  “尽管CPI在猪肉和能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上涨,但这不大可能成为中国央行面临的类似西方央行的危机。”彭博社称。


  国际清算银行近日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显示,世界经济正面临进入新的高通胀期的风险。该行总经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球高通胀形势下,中国展现出强劲的经济韧性,这为中国央行提供了建设性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动能。”卡斯滕斯说。


  “投资中国有独特价值”


  外资,是观察一国经济吸引力的风向标。中国贸促会近期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坚定了外商扩大在华投资的决心。


  中国美国商会近期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有超过2/3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仍是其在全球的前三大投资市场;83%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没有考虑将生产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地区。白皮书称,中国仍然是美国企业的首选市场。在许多美国企业看来,要成为全球赢家,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至关重要。


  6月19日,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47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赴会。99个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56亿美元。“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信心从未改变。”美国化工巨头陶氏公司亚太区总裁彭睿思在参会期间表示,相比其他市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生态,这些独特优势为跨国企业提供了宽广舞台。


  与此同时,外资也在积极融入中国金融市场。万德数据显示,6月北向资金净买入超过729.6亿元,创2020年以来的新高,这也是北向资金连续第3个月呈现净流入。“北向资金”指香港向沪深两市流入的资金,一直被视为国际资本配置A股的风向标。6月以来,北向资金大量流向A股,表明越来越多国际投资机构看好中国。


  “全球股市经历了1970年以来最糟糕的上半年。”谢佩华表示,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投资中国有独特价值。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技术进步也提供了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机会。


  “中国及其市场已成为金融动荡的避难所和全球经济的巨大希望。”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发文称,自5月以来,中国股市上涨了约15%,而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约8%。同时,尽管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路径不同,但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仍较为稳定。对西方经济来说,中国将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在西方消费被通货膨胀扼杀之际,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升。“由此,中国或将在全球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中成为一片绿洲,其市场也可以作为投资者的稳定避风港。”该报道称。(记者 林子涵)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