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题 补短板 强优势 做优做强一批种业龙头企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14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做大做强种业,必须做优做强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种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为深入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发布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扶持阵型企业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具体如何遴选、要构建什么样的企业阵型?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发挥优势种业企业“主板”集成作用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关山研发基地,工作人员正在仔细观察水稻研发品种的田间表现。该基地占地面积1500亩,是公司的水稻核心育种基地,主要从事水稻商业化育种。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同时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中的水稻强优势阵型和玉米补短板阵型。“公司目前引进和保存水稻种质资源2.4万余份、玉米种质资源2.8万余份。”总裁马德华介绍。


  谈及公司及行业当下存在的短板与面临的困难,马德华认为,目前全国农作物种子企业7000多家,公司数量多但体量小,格局分散,竞争力不强。


  “发达国家种业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创新要素具有较高的集成组装能力。”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推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发挥优势种业企业“主板”集成作用。像电脑主板一样,使科研、生产、市场、投资等都能找到相应“接口”,推进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


  二是实现种源自主可控,必须夯实优势种业企业这个供种“基本盘”。


  三是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做强做优做大种业企业。实现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的转变,必须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共同组成协同发展的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集群。


  马德华说:“《通知》叠加生物技术兴起、新修订的种子法实施等背景,为我国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技术环境,将加快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重点遴选,精准分类指导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农业物种类型多,农作物、畜禽、水产种业差异大,不同种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规模、水平也不一样,因此要突出重点品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分别遴选优势企业,给予分类指导、精准支持。


  根据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破难题阵型企业聚焦少数主要依靠进口的种源,引进创制优异种质资源,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选南美白对虾破难题阵型。创始人孔杰说:“近几年,公司科研团队解决了对虾繁殖力、携带病源等难题,但养殖端的表现同国外相比还是有差距。国内可供选择的种质资源十分受限,从国外进口的种质遗传多样性单一,难以再进行新种质创制。希望今后可以把南美白对虾的种质资源调查清楚,有目的地引进,建立活体基因库。”


  补短板阵型企业聚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的种源,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面尽快缩小差距。


  先正达集团中国入选玉米补短板阵型,旗下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维波表示:“在玉米育种方面,我们存在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手上可供选择的突破性种质资源相对匮乏,同时缺乏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突破性大的品种持续供给不足。《通知》盘清了我们种业企业的家底,让企业结合自身情况找准了定位,看清了差距,明确了发展方向。”


  强优势阵型企业聚焦我国有竞争优势的种源,加快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巩固强化育种创新优势,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黄羽肉鸡强优势阵型,公司首席执行官吴珍芳介绍:“我们的黄羽肉鸡育种规模大、技术领先,很早就成立了专业化的家禽育种公司,目前正加大社会服务化水平,建立更完善的肉鸡育种体系。”


  集中资源力量支持阵型企业发展


  “育种行业辐射带动性非常大,要想做到具备国际竞争力,需要扶优扶强,并引导行业分工,建立合理的育种、繁殖、生产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吴珍芳认为。


  “扶持种业阵型企业发展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离不开各地各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集中资源力量支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三对接”。支持科研单位与阵型企业对接,开展科技、资源、技术、人才长期战略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与阵型企业对接;推动种业基地与阵型企业对接。


  二是积极创设扶持政策。支持阵型企业参与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和开发利用,加快优异种质资源交流共享。


  三是建立企业联系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建立与重点企业的“一对一”联系机制,全面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


  四是净化种业市场环境。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违法案件惩处和曝光力度,对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记者 李晓晴)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育好中国种 种好中国粮

    育好中国种 种好中国粮

    近年来,我国种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自主育种能力不断增强、种子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国内种企迅速成长,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
    2018-04-02
  • 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如何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田间会有啥变化?农民有啥愿望?科技人员有什么期盼?新华社记者走进一线调研。
    2021-02-27
  • 央地聚焦两方面政策打好“种业翻身仗”

    央地聚焦两方面政策打好“种业翻身仗”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再次明确了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21-06-09
  • 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落实 各地具体行动方案密集出台

    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落实 各地具体行动方案密集出台

    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召开,强调围绕保障优良品种的自主可控,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种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三农”的焦点。
    2021-09-0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