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中国经济 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09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今年一样,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同时,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经济政策方面,会议指出,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具体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界面新闻表示,在经济增长压力大的困难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持续三年的疫情,叠加其他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投资者信心近几年来有所弱化,投资意愿不强,不少民间资本都对未来持保守观望态度。


  “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表明,中央高度关注并十分重视提振市场信心的问题,后续必将会出台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实质性举措。这对投资者来说,尤其是对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好。”他说。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指出,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止是冲击居民和企业收入,更重要的是对预期和信心的挫伤。“从中长期看,疫情政策转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这也将作为催化剂,进一步释放稳外资、优化营商环境等已有政策效能,对于民营和外资企业都是较大的利好。”他说。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明年各部门有望出台一批具体措施,主要方向可能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这不仅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还将为我国经济在中长期内保持5%左右的较高增长水平提供基础性动力。


  明年财政赤字率或将提升


  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和去年年底的会议相比,多了“加力”二字。去年12月的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是“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分析师认为,这或意味着明年中国政府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推动经济从疫情之中快速恢复将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与2022年的财政政策相比,明年中央财政将成为加杠杆主力。


  他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3%左右,比今年设定的2.8%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转型和科创将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或由今年的3.65万亿元上调至3.8万亿-4.2万亿元。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继续显著超前。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也表示,考虑到中央财政杠杆率较低,明年财政赤字率、专项债额度都会有所增加,以支持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扶持的领域,如“双碳”体系建设、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等。


  货币政策方面,郑嘉伟表示,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央行可能会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发挥其精准导向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他预计,2023年社会融资增速将维持10-12%区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在8-10%,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徐天辰也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在总体宽松基调下,可能更强调结构性工具的使用,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双碳等政策目标。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大概率将维持“稳中偏松”的基调,央行很可能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利率以及居民房贷按揭利率挂钩的5年期贷款报价利率(LPR)也有望继续下行。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认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和首要任务,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是单一政策措施能实现的,需要财政、货币、产业、科技和社会等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他指出,无论是财政货币政策还是其他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增长、扩需求和促进结构调整的功效,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已。货币政策提供合适稳定的流动性环境,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产业和科技政策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形成政策合力,起到“1+1>2”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依然是重要的内需


  继二十大报告后,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徐天辰指出,扩大内需的考量有两个层次,一是疫情防控开始转向,线下场景进一步打开,叠加居民储蓄积累,有望在2023年逐步转化为支出。二是明年海外经济放缓和外需回落几成定局,在此背景下更需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从投资来看,郑后成表示,考虑到出口增速下行对制造业的拖累,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主要来自基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


  虽然本次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但在李宇嘉看来,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既包括刚性和改善性的购房需求,也包括3亿新市民的租赁需求,还包括存量住房居家和社区服务等需求,涵盖房屋装饰装修、设施更新替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水电管气路更新补缺等多个方面。


  他还表示,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4%,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疫情优化20条措施以来,多地相继调整疫情管控措施,“开弓没有回头箭,经济社会将全面恢复疫情前的常态化流动。预计明年(政府)将启动一揽子的疫情后居民纾困措施,将消费的基础稳定住,这样就业、投资就有了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消费持续受到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6%。其中,3、4、5、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均为负增长。


  转自:界面新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