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活力澎湃强劲 引领作用凸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28





更为充沛的发展动能,将推动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扬帆前行——


创新活力澎湃强劲


  济南孙村的智慧产业园,智能车间忙碌又安静,生产线“吐出”的,不只是高端服务器,也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松江佘山的上海天文台,科技人员目光炯炯,捕获38万公里之外太空信号的同时,持续拓展创新所能抵达的高度;


  北京怀柔的中科院实验室,科学团队埋头钻研,每一次测试数据的小小提升,都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攒力量……


  企业创新不放松、重大科技工程不停步、原始创新不歇脚。春节假期,中华大地一处处创新“不打烊”的场景,为中国经济发展生动做注: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新动能持续成长,引领作用凸显。这个新春的创新即景,也进一步坚定信心:更为充沛的发展动能,将推动新一年高质量发展扬帆前行。


  ——高质量发展,依靠激发内在活力的创新创造。


  5G信号指引、人工智能调度,机器人8分钟自动锁定130颗螺丝,相当于1根头发直径的定位精度丝毫不差……春节假期,忙碌在济南孙村产业园浪潮智能工厂里的,不只是工人师傅,还有全自动机器人、智能设备和“生产大脑”。


  每年,从这里出厂的近50万台服务器设备,被规模化部署于西部山区、戈壁的数据中心,支撑着远程办公、在线购物等新业态新消费的存储运算需求,成为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缩影。


  “我们也一度面临严重的缺货问题。”浪潮信息服务器产品线总经理赵帅说。过去一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面临整体不确定性,服务器生产所需零部件、原材料不是一两个,而是成千上万个。


  压力面前,浪潮选择用自主创新“对冲”风险。对于服务器主板,浪潮最多会设计5个不同的备用物料组合版本,来应对供应的不确定性。同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需求、研发、生产、交付全流程。


  企业对发展新动能的渴望,得到政策支撑。2022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持续加力,科技奖励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企业研发投入仍保持两位数增长,拉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迈上新台阶。


  拿浪潮来说,车间的人少了,但研发的人多了,仅从事服务器设计研发的就有3000多人,一个技术细节对应一支研究团队。浪潮智能工厂自动化设计工程师刘彬发明了CPU弯针检测设备,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30秒内就能完成主板上14588个针脚质量检测,比人工效率提升92%。“刘彬CPU弯针检测设备”“罗希望内存按压工装”“杨洪波光盘防护碗”……以一线发明者命名的创新设备,比比皆是。


  “一支精干的人才队伍开辟了浪潮创新的广阔空间,更支撑起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赵帅说。


  ——高水平自立自强,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月22日,大年初一,从上海到新疆乌鲁木齐,相隔3000多公里的数台射电望远镜,跨越空间,组成一台无形的巨大望远镜,共同观测远在38万公里外的“鹊桥”中继卫星。


  “‘鹊桥’是玉兔二号与地球保持正常通信的‘中转站’。”上海天文台射电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主任郑为民说,为了确保中继星运行在预定轨道,整个春节假期,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观测站、北京密云观测站的科研人员都在坚守岗位。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玉兔二号春节前夕在月昼中醒来。玉兔二号迄今已在月背工作超过4年,累计行驶近1500米,所获的重要科学发现由全球科学家共享。“能和玉兔二号一起度过农历新年,我们感到很光荣。”郑为民说。


  完备的国家创新体系,离不开广大的市场创新主体,也需要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力量支撑。


  回眸2022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强化,对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近有月背采样、月球南极阴影坑勘查,远至火星采样、木星系探测……一个个计划更加激动人心。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新的一年,深空探测的步伐,将迈得更深更远。”


  ——厚积薄发的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源头支撑。


  一早从北京市区开车,8点半前赶到位于北京怀柔的实验室,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这是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赵斌的春节日历。


  争分夺秒,是为了完成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研制任务。


  行波管放大器是卫星上用来放大信号的关键部件,研制难度极大,是一个国家在物理电子学领域基础的能力象征。为实现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研发团队长期持续攻关。


  “团队面临很多理论和技术挑战。”作为行波管放大器高压电源的设计师,赵斌通过对电路底层的研究,创造出新的电路形式,提高了放大器的效率。2022年,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工程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这些实验室里的创新创造。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破解关键技术问题,就要从根子上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搞清楚。


  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出台实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推出;基础研究经费保持增长,占研发经费比重连续4年保持6%以上……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强力支持,成为2022年原始创新喷薄而出的“增压器”,由此催生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等一个个令人瞩目的成果。


  “基础研究要奔着真问题去。”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瓶颈,强化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展望2023年,随着创新主体铆足干劲,创新政策落实落细,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将更加澎湃强劲。(记者 冯华 吴月辉 谷业凯 余建斌)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04-11
  •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发布

      记者5月2日从科技部获悉,为明确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推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提升,科技部组织制定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17-05-03
  • 制造业借力“三链融合”推动科技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升级更加迫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017-05-06
  • 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实施7项措施激励改革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国务院对落实重大政策成效明显地方实施的24条激励措施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实施7项。
    2017-05-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