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与前景


时间:2015-02-0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深刻理解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逻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总体来看,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可以保持6%至7%的可持续增长。

  保持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的基本平衡

  经济增长率是从总体上衡量经济增长状况的指标,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对未来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有重要影响。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社会的生产潜力就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反之,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条件下,就表明现实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

  通常,实际经济增长率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实际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保持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伴随而来的是潜在增长率的相对下降。潜在增长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潜力,包括劳动、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在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未来10年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2016年后就业人口开始负增长;资本增速趋于下降,未来资本存量增速约为6%至12%;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反映了技术进步与效率的提高,在劳动力和投资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未来全要素生产率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技术、教育、制度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各项市场化改革、增加研发支出、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调整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措施。

  根据我们运用生产函数法进行的估算,未来潜在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乐观情形下,2016年之前潜在增长率在7%以上,2025年将降至5.3%,2014年至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9%,2021年至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5.7%.一般情形下,2014年至2020年平均增长率为6%,2021年至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4.6%。从总体情况看,未来我国经济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较好条件,不会轻易“硬着陆”。

  调控“三驾马车”平衡、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三大需求总量和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反映经济结构的优化情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投资、出口比重偏高而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正在改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继续发挥关键作用。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望低位企稳,这主要得益于2014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调整,各地相继放开限购、限贷,中央进一步提出稳定住房消费。制造业投资可能继续下滑,这是由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未化解,去库存和去产能压力较大,同时银行放贷更加谨慎。基础建设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主力。在传统产业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同时投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对社会资本开放更多重要领域,投资将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消费继续发挥基础作用。居民收入增长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同时,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消费前景较为乐观,也是消费稳定增长的有力支撑。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等,让城乡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在正确的消费政策引导下,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促进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出口继续发挥支撑作用。2015年,美国经济有望继续复苏,欧元区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都将有助于拉动我国的出口增长。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等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也将助推出口增长。中央提出加强进口的政策措施,将促进出口和进口平衡。但也应看到,新兴市场经济体劳动力成本优势显现或将抑制我国出口增速的潜力。我国需重视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从简单粗放的外延式扩张转向注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需要保持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平稳增长、协调平衡和结构的优化。因此,政策的合理性至关重要,既要避免过度刺激政策可能导致的经济失衡,也应避免需求不足引起的经济失速。

  财政、货币等政策组合精准到位是重要保障

  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财政、货币政策及各项政策总体上要重视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既有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也有总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为中低端供应过剩,但中高端供应不足,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应重视扩大有效需求。而解决供应不足的问题,则需要通过抑制低端供应、增加高端供应来实现。可通过财政、货币及相关政策的实施促进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总体来看,货币政策在总需求调控方面作用更加有效,财政政策在调结构方面更加有效,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配合。

  改革、创新适当提升潜在增长率。改革创新不仅可以释放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也可提升潜在增长率,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较好的条件。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潜在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潜在增长率的重要因素,与改革创新、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等密切相关。为此,要求政府通过市场化改革,坚持简政放权的基本方向,着力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过程中,逐步使那些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好的企业能够占主导地位,并不断提高其份额,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者高度化提高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通过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改革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调控三大需求协调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结构还不协调,“三驾马车”的经济拉动作用还不均衡。未来政策的着眼点是,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以创新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取向,突出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平衡三大需求协调增长方面发挥作用,即重视实现总量协调,也重视内在结构匹配,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增长。

来源:金融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