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减速成新常态 坚持改革至关重要


时间:2014-10-31





  行至年末,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滑风险。对此,在6月初预测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达到7.6%和7.5%之后,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近期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速预估至7.4%,并预计明后两年的经济增速均仅略高于7%。对于最新调整,世行在29日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更新版中指出,中国呈现短期经济下滑,这是对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反映出政府采取的推进经济再平衡的措施影响,表明各项可持续发展政策已初见成效。随着政府加大政策力度将经济纳入更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世行认为,中国正在适应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且这种放缓是可控的,并不意味着深度下滑或是“硬着陆”。

  三大下行风险犹在 外部环境拖累减小

  201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虽保持强劲,但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从过去10年年均增长10%的高位回落至8%以下。2014年,中国经济低位开局,并进一步显现出放缓态势。对于上半年的经济走势,世行在6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认为经济放缓势头主要源于工业活动减弱、投资增速放缓以及国际收支余额转差。在下滑过程中,三大风险值得关注,即房地产行业风险、地方债问题以及外部环境对出口的拖累。

  最新报告中,世行认为这三大风险仍然制约着经济发展。简报主要作者、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在介绍报告概要时提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对国内经济活动构成较大拖累。未来,该市场将继续面临收紧信贷、减少供应错配等调整。同时,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挑战。根据中国审计署的统计,从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这些省市的债务增长了3.8%,比2013年上半年的增幅下降7个百分点。但司克礼也注意到有大量债务被延期的现象。“近几个月,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企业债券的风险溢价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预期财政体制改革将使地方政府债务状况相对稳定。”他说:“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加之国际需求的日渐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抵挡了经济下滑趋势。”

  相比之下,外部环境对出口的拖累在二、三季度有所收敛,因为全球需求呈现出复苏迹象。数据显示,由于外部需求改善,三季度中国商品贸易顺差上升至1280亿美元,商品出口同比增长13%,进口增长2.8%。“由于出口活跃,进口相对乏力,中国对外收支状况得到改善。二季度的经常账户盈余已达到722亿美元,比一季度的70亿美元增长逾10倍。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盈余相当于GDP的0.9%。”报告写道。

  呼吁放弃刚性指标 指导性目标更适宜

  报告认为,决策层面临的关键政策挑战在于如何兼顾短期经济下滑带来的压力,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中国政府较大的挑战。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吴卓瑾对记者表示:短期最主要的挑战是加强金融部门的市场纪录,具体而言,就是如何将资源从产能过剩的部门重新分配到具有较高增长潜力的部门。否则,将导致资本错配,降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此过程中,例如在采取逐渐取消政府担保和允许效率低的企业包括效率低的国有企业破产的措施时,就需要在加强市场纪律和避免扰乱劳动力市场两者之间小心平衡。此外,行政性的信贷配置也需要逐渐由市场化机制所取代。

  此外,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制定指导性政策目标的重要性。世行认为,目前如果强调实现短期增长目标,会导致实施必要政策推动经济走上更可持续的中期发展轨道的挑战性增大。特别是,如果将关注点放在实现宏大的增长目标上,就需要采取更具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在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须保持较大的政策缓冲空间,以备在出现意外的国内或外部经济冲击时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司克礼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向新常态转型,“我们已认识到,实施这种统筹改革有助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但并不能扭转未来10年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我们也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政策行动,中国经济就可能出现资源错配的问题,这对经济增长形成重大下行风险。”他说。在改革过程中,市场力量必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制定过多的宏观经济目标不利于模式的转变。相比之下,指导性目标将更为可行。这些指导性目标包括:GDP、家庭收入增长等。在他看来,2015年7%左右的指导性目标就足以保障足够就业机会和实现经济再平衡。

来源:金融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