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弱势开局,稳增长须向深化改革求解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金爱伟    时间:2014-04-01





  通观前两个月经济运行情况,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疲弱不振,工业生产持续低迷,实体经济逐渐转冷。整体来看,当前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国内需求低迷不振,产能过剩压力如山,信用违约事件频发随时可能引爆金融系统风险;另一方面,美联储积极退出量宽引发国际资本流动转向,新兴市场再现危机征兆。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除了继续推进一系列制度改革以外,决策层需要提前储备足够的政策弹药稳定经济形势。

  经济运行弱势开局 首季度增速料将有降

  2014年,经济运行弱势开局,三驾马车疲弱,工业生产下滑明显。

  出口方面,2月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对美日欧等主要出口伙伴的增速处于较低水平,对香港、东盟出口风光不再,增速同比降幅均超过30%。外需低迷持续,美联储退出QE步伐提速引发的新兴市场经济“变脸”等因素叠加,中国出口形势更趋严峻。

  投资方面,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较去年12月有所回升,但较去年全年下降1.7个百分点。在需求疲弱与产能过剩压力之下,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低。另一投资“大户”房地产业同样危机四伏,受美国加速退出QE、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并不乐观、金融体系风险凸显的影响,泡沫压身的房地产业危机浮现,投资增速总体下滑趋势难改。

  消费方面,消费增速再下台阶。中央抑制“三公”消费导致政府消费下降,但同期居民消费并未有明显增长。未来,在没有收入分配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的支撑下,消费增速下滑的趋势不会轻易扭转。

  同时,工业产出增长继续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创近年新低。需求端的持续疲弱,使得生产端持续承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2年负增长,显示当前实体经济的危险境况。目前,仍无重大的稳经济措施出台,一季度经济增长降速已成必然。

  出口增速惊现跳水 本币贬值力保出口

  2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8%,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8.1%,增速较前月大幅下滑;进口增长10.1%,保持稳定。1~2月份累计贸易顺差88.9亿美元,收窄79.1%。

  2月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与春节效应、热钱等因素有关。自去年底美联储宣布逐渐削减QE后,热钱就开始呈现外流迹象,人民币贬值也从侧面解释了这一态势。2月在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马来西亚林吉特等主要发展中国家货币对美元保持升势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贬值0.27%。不过,2月的人民币贬值并未明显利好中国出口形势,考虑到当前中国商品贸易规模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短期内成长空间有限,因此,汇率贬值对促进出口的积极作用将逐渐弱化。

  1~2月,对香港出口同比下降20.9%,较去年底下降39.9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8%,较去年底下降了14.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7个百分点。对香港和东盟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时,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速保持了相对平稳,印证了热钱因素的影响。香港作为主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等条件使得两地成为热钱涌入内地的便捷渠道。

  从出口的总体情况来看,外需的低迷仍在持续。去年在热钱的作用下,全年出口增速达到7.9%的高水平,随着热钱的撤离,今年将很难保持这一增速。一方面,QE的削减仍将持续,美元融资成本的上升将使套利交易的利润萎缩,资本撤离在预期之内;另一方面,资本撤离新兴市场也将间接影响中国出口形势。因此,要缓解出口增速下滑过快对国内的冲击,短期内,仍需加大人民币贬值力度。

  制造业拖累投资增速 稳投资仍需基建发力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增速较去年12月有所回升,但较去年全年下降1.7个百分点。从投资方向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业投资规模占到总投资的35%左右,房地产投资占比近25%,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20%,三大行业投资总量占到总投资八成以上。

  前2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1%,较去年全年下滑3.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9.3%,增速较全年下降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5%,增速大幅下滑12.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低。

  在产能过剩及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企业投资动力减弱,制造业投资继续放缓,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大幅下降也印证了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出现了新变化。前2个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9.3%,虽然仍远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但与自身相比,增速下降明显。19.3%的增速较之于去年同期下降了3.5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降速的同时,房地产下游(销售端)增速下滑更为明显,但房企拿地(上游)速度仍在加快。前2个月,下游的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同比下滑42.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49.6%,商品房销售额下滑81.3%。与此同时,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同比大幅增加25.1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速同比提高20.9个百分点。上下两端如此截然相反的表现固然有基数效应(2013年同期,政府紧急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抑制房价,造成企业拿地剧减但销售依然火爆的景象),也显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正面临拐点。今年年初,常州、杭州、南京、秦皇岛等二三线城市出现了久违的楼市降价情形,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也随后跟进。在美国加速退出QE、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并不乐观、金融体系风险凸显的大环境下,泡沫压身的房地产业危机浮现。因此,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面临重压之下,稳投资仍需依赖基建,但投资增速总体下滑趋势难改。

  消费增速又见磕绊 改革发掘内生动力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8%,增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8个百分点。消费名义增速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1~2月,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0133亿元,增长9.5%,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5个百分点,降幅大于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

  从消费形态来看,1~2月,餐饮收入增速9.6%,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同比增长12.1%,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下降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创新低。

  从前2个月来看,消费增速较去年再下台阶。中央抑制“三公”消费导致政府消费下降,但同期居民消费并未有明显增长。实际上,如果政府在公款消费支出上的削减能够转向其他民生性支出,带来的将是更加健康的消费扩大。扩大居民消费,提高消费在GDP增速中的比重,不仅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而且更有利于在复杂形势下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目前来看,收入分配改革滞后仍是制约消费内生性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没有相关制度改革的情况下,消费下降趋势不会轻易扭转。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