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10连增首破6亿吨:政策利好提高种粮积极性


时间:2013-12-02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解读粮食增产:政策利好、降水增多、科学抗灾促进粮食增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12039亿斤,比2012年增产1236万吨247亿斤,增长2.1%。夏粮、早稻、秋粮分别增产196万吨39亿斤、78万吨16亿斤和962万吨192亿斤。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12000亿斤大关,实现10年连续增产。

  一、多项政策合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013年,国家继续采取措施调动各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一是在连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继续较大幅度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2361, -2.00, -0.08%临时收储价;二是中央财政年初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资金,各地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到种粮农民手中;三是国家对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另外,国家还通过金融、保险等渠道,多方面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政策利好,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1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1951千公顷167927万亩,比2012年增加747千公顷1120万亩;同时广大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大豆4395, -1.00, -0.02%、春小麦等低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1093千公顷1640万亩,为全年粮食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播种面积增加增产粮食约396万吨79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2%。

  二、北方农区降水增多,促进粮食产量增加

  占全国秋粮产量60%的北方地区,延续了近两三年来降水量偏多的格局,今年7至8月间,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及黄淮地区降水明显增多,部分地区多3至5成,加上积温较常年偏多,光照基本正常,占全国播种面积80%的北方玉米长势好于常年,灌浆充分,籽粒饱满。虽然局部遭受洪涝灾害损失了部分粮食,但未受灾地区因雨水丰沛明显增产,特别是坡地、岗地增产尤为显著。2013年玉米单产首次突破6000公斤/公顷400公斤/亩,每公顷增产158公斤10.5公斤/亩,北方玉米单产提高189公斤/公顷12.6公斤/亩。

  由于玉米单产提高的拉动,2013年全国粮食平均单产达到5377公斤/公顷358.5公斤/亩,比2012年每公顷增产75公斤5公斤/亩,提高1.4%。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约840万吨168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68%。

  在全国增产的1236万吨247亿斤粮食中,降水增量最多的东北及内蒙古4省区共增产820万吨164亿斤,贡献了全国66.4%的粮食增产量。4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达到24.1%,已经接近全国的1/4,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越来越突显。

  受南方一些地区出现的干旱和超高温天气以及超强台风等影响,一些省份有所减产。

  三、依靠科技应对灾情,抗灾夺丰收

  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春涝,西南西北出现春旱,夏季南方高温干旱,入秋后台风发生频繁,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面对各种不利局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近40亿元补助资金,开展冬小麦“一喷三防”,支持东北、南方水稻产区采用综合施肥技术促早熟;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应对灾情,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抗灾技术方案,根据不同区域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受旱地区积极发挥小水库、小山塘的作用,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水源灌溉受旱农田,受涝地区积极组织农民排涝保苗;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采取得力措施,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范围,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由于应对措施全面及时,有效减轻或弥补了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