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总量今年将超52万亿,新一轮改革迫在眉睫


时间:2012-10-25





今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52万亿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低谷,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将会走向回升,不过回升的力度不会太大。

  从国内看,宏观政策正在向“稳增长”倾斜,以投资为首的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增长;货币政策稳中趋松,同时还有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各地纷纷推出的规模不小的经济刺激计划。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是投资拉动,稳增长的重头戏还是靠投资。

  中国经济回升的力度不会太大,面临几项制约因素。第一,经济增长动力不是特别强,供求结构在深入调整,短期内难以出现爆发性增长。同时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提高,如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导致了传统出口产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第二是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延伸不够,没有渗透到实体经济中去。第三是房地产从严调控的抑制作用。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今年的GDP会超过52万亿,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

  破除虚拟经济偏见振兴中国股市

  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不少困难,但增长前景仍乐观。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维持7.5%—8%的增长,甚至维持更长的时间,没有问题。首先,中国的制度变革还有很大的空间。其次,中国很大程度上是投资拉动增长模式,更多的是储蓄资本、劳动力的投入,以及资源、土地和技术的投入,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持续的。仅从人口城镇化这一项来看,简单计算一下,农村的人均产出和城市的人均产出相差五倍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要把调控的重点放在供给上,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怎么涌流呢?就是推动制度变革。中国的每一轮紧缩,受伤的总是股市和中小企业,这个现象值得重视。股市下跌,也是减少消费、减少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股市行情好,投资就会好。希望政策决策者能正视股市的功能,破除虚拟经济偏见,振兴中国股市。

  ——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

  银行风险管理要跟上利率市场化进度

  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推动银行谋求业务转型,目前业界对于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共识,认识比较充分,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业务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转型是对金融自身体系的改良和升华,需要非常扎实的能力培养。

  讨论宏观形势既要看到短期,也要看到中长期。不能为了短期应急而忽略长周期的时间序列分析,应该尽可能避免短期政策对长期制度建设造成伤害。

  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而推进。息差收窄之后,银行有动力去发展其他业务,这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银行的风险偏好提升。这要求银行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体系。

  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整个社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如果能够成功地度过利率市场化阶段,金融改革和金融效率可能就会向前推进一大步。

  ——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张晓朴

  房价合理回归关键是地价合理回归

  今年房地产调控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没有放松房地产调控,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成绩,房价基本稳定,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将保持正常,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有把握完成。

  房地产调控有四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在巩固调控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将当前调控政策与中长期的调控制度结合起来。二是在继续抑制投机性炒房的同时来支持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三是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公平的分配问题,以及适当追加对于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四是加大商品房的土地供给,防止房价反弹的问题。

  总体来说,按照现行的政策来看,今后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常态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较宽,但已经从快速发展期转到了平衡发展阶段。

  房地产调控的配套政策包括土地、金融、财税三个方面。土地方面,重点要考虑把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挂钩以及完善招拍挂制度,因为房价的合理回归关键是地价的合理回归。在金融方面,要正确认识和引导房地产投资,通过发展房地产基金解决房企融资渠道狭窄问题。财税方面就是房地产税收统筹改革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