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骤然加快,缓解国内通胀现实之举


作者:温源    时间:2011-01-24





新年伊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骤然加快。

  1月13日,央行公布的新年一号文件启动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同一天,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开展了针对美国客户的人民币交易业务。此前不久,温州市获准国内首家试点个人境外直接投资。

  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密集释放的多项政策传递着人民币加速“走出去”的信息,既是减轻国内通胀压力,实现内外兼修的现实需要,更有着建立与本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货币身份的长远考虑。

  内与外:后危机时代的现实选择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到2010年6月,试点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国内试点地区扩大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央行新年的一号文件宣告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起航。至此,人民币不仅可以用于贸易结算,也可能作为投资工具。

  刚刚从越南出差回来的林小姐见人总是兴奋地提起,在越南很多地方人民币都可以流通,而且很受欢迎。事实上,不仅越南,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近两年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人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不断提高,市场持有人民币意愿持续增强,直接推动了人民币稳步走出去的进程。”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分析。

  如果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最初还较多停留在贸易层面,那么央行新年一号文件则宣告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起航。“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也为人民币资本项下打开一个缺口。”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高海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格局发生变化。危机后美国接连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持续贬值,由此造成的巨大财富损失引发全球对美元的担忧,客观上增强了市场对新国际货币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美元贬值背景下的被动选择。”

  “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中国经济地位提升、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结果。目前中国的GDP和总贸易量已经升至全球第二,经济实力的变化也要求人民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国际地位。”高海虹指出。

  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打开了人民币流往境外的出口。高海虹认为,短期看通过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供给,释放国内一部分多余的流动性外,既符合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同时也有利于平衡我国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通胀压力。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