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中国的粮价不会出现非理性暴涨


时间:2011-01-20





受到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传导效应影响,再加上国际国内游资的轮番炒作,中国的粮食食品价格2010 年也出现快速上涨,并成为去年消费品物价指数(CPI)上涨的最大推手。

国内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国家加大了对食品价格的调控力度,但是入冬以来多地出现的异常严寒气候无疑会让这一轮调控的成效大打折扣。据媒体报道,在南方诸省遭遇多轮雨雪侵袭时,山东、河南、河北等9 省市降水却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北京已连续三四个月滴雨未现。异常天气频现,对后续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形成影响,成为农业生产的最大变数。

天气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产量减少、流通成本增加等方面,还容易成为市场炒作的题材,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国内外粮食价格的飙升,将很有可能使得整体通胀率继续攀升。据商务部1 月11 日发布的商务预报监测,1 月3 日至9 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之前一周小幅上涨,这已是连续第三周小幅上涨。中国即将公布的2010 年12 月份通胀数据,是否能够如多数分析人士所预期的那样出现回落,仍未可知。

中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知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近日就表示,2010年12 月份的CPI 升幅可能超过5.1%。1 月9 日,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在某论坛上表示,中国价格体系以粮食为中心,尽管中国连续7 年实现粮食丰收,但国内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张平衡状态。此外,各地粮食储量的统计数字与实际使用量可能有较大出入。而由于目前国际粮价飙升,一旦国内粮食出现短缺,粮价将面临严重上涨压力。项怀诚还指出,粮价上涨很容易推动物价结构性上涨,国家应将调控粮价视作是物价调控的重中之重。

国土资源部等3 部委近日发布的一份联合通报显示,2009 年度,中国部分地区违法用地问题很严重,部分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15%以上,这都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据媒体报道,虽然2010 年国务院出台的“国16 条”以及密集的各种限价令,使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势头暂时得以缓解,但粮价接下来再度出现大幅上涨的隐患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对肥沃耕地的大量侵蚀,以及不可预测的大规模天灾,都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粮价上涨的导火索。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一直是自给自足,而且近些年来一直是丰产,供应充足,尤其是2010 年中国粮食增收幅度比较大,因此,整体上中国的粮价不会出现非理性暴涨,中国的粮食安全也有充分的保障。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都实行高度自给的粮食安全政策,只有少部分的粮食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因此,国际粮价持续走高对于中国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此外,中国目前也已经形成了应对粮价上涨的相应机制。从农民的角度而言,粮价的上涨形势反倒是促进种粮积极性、实现未来粮食增产以及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的有利时机。李国祥指出,这些年,中国政府逐年加大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以促进粮食不断增收。对于政府而言,国家只要有粮,就可以心中不慌。

来源:中国贸易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