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 风险可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0-18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的预测信息不少,而乐观情绪居多。这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肯定和健康运行,乃至风险可控的信心表达。
zhongguojingji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基础不断夯实,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速
 
  10月初,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在华盛顿说,中国并不存在信贷快速扩张导致金融风险增加的情况,明年中国经济将实现6%-7%的增速。他作为乐观派认为,悲观派是对中国经济的动力来源没有看清,也没有充分看到这些年中国经济转型的进展。拉迪认为,中国私人消费持续强劲增长,抵消了近年来投资和出口增长放缓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赖投资转向依靠消费,从依赖工业转向依靠服务业。
 
  他的这一判断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事实。自从2016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格局发生重要转折,消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6%,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到来。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进展,是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的新标志。像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0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分别是2000年“十一”黄金周的11.8倍和25.4倍。而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5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0.3%。这一景象折射出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生活理念、消费行为等都出现新的变化,由此会带来市场活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的大市场为中国经济的腾挪转换提供了巨大空间,增长动能的变化,尤其是“双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不可小觑。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双创”的持续推进,新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1-8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399万户,同比增长12%,日均新登记企业1.64万户。1-8月份,全国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小微企业活力增强。二季度,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回升至近两年最高点,产品订货量增加,生产经营有所改善。与此同时,新经济快速增长。1-8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63%,民用无人机增长107.8%,城市轨道车辆增长34.9%,新能源汽车增长25.4%;SUV、集成电路、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均保持快速增长。
 
  这些是中国经济良好表现的一个侧面。实际上,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主要指标明显好于预期。9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2.4%,连续两个月上升,达到2012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加快10.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增速同比加快4.1个百分点;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3%。新华社近日发布的“挖掘机指数”显示,6月份,大挖掘机的平均开工时间达到113.4小时,同比增长28%。大挖掘机主要用于采矿业,开工率上升反映出基础原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明显增长。
 
  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效益持续改善。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增速同比加快13.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比上年同期多6个行业;从利润率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13%,同比提高0.45个百分点,重返“6”时代;从减亏看,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3.3%,扭转了上年同期亏损企业增加的局面。从近三年看,2015年,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3%;2016年,工业利润同比增长8.5%;今年1-8月份,工业利润增速再比2016年全年加快13.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说,三年里,工业利润实现了由降转升、增长提速的跨越式转折。
 
  无论从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上升、市场主体不断增加,还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等,都指向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提升,市场活力在迸发,市场信心和预期在增强。这一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行等机构同样看在眼里。10月10日,IMF分别上调了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理由是因中国和美国经济前景改善。其中,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被上调至6.8%,此前预期为6.7%;2018年增速预期则上调至6.5%,此前预期6.4%。这是IMF今年第四次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其表述的理由是因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外部需求也较预期更强劲。而世行在最新《东亚太平洋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5%上调到6.7%,花旗银行将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预计值从6.6%上调到6.8%,渣打银行预计中国经济实现2010年以来首次加速增长。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6.9%已经超出预期,预计前9个月仍然可以实现这一增速。10月13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内经济稳中有进,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向好。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2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6%。其中,出口11.16万亿元,增长12.4%,进口9.13万亿元,增长22.3%;贸易顺差2.03万亿元。在贸易结构有所优化,对传统市场进出口全面回升,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整体增速是一个积极信号。前三季度,中西部18省区市外贸整体增速为24.7%,超过全国整体增速8.1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整体增速为18.5%,超过全国整体增速1.9个百分点;东部10省区市外贸整体增速为15.3%,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全年可能还会有更好一点的结果。
 
  中国不会通过大规模扩张信贷刺激经济,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对于经济放缓阶段,通常以扩张信贷来拉动增长的做法都习以为常,但由此累积的金融风险被外界担忧。近期,这些担忧放在了中国身上,其实不足为虑。
 
  拉迪在谈到外界这一担忧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已经将控制金融风险视为优先事项,监管当局也在着力打击高风险行为,例如禁止保险机构利用短期资金进行流动性差的长期投资。他还指出,中国新增贷款更多流向家庭部门,而不是非金融机构。前者的杠杆率更低,这意味着金融风险或在降低而非升高。
 
  拉迪预测,即便信贷增速放缓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当局也不会重新鼓励通过信贷来刺激经济。因为未来3年经济年均增速只须达到6.2%,中国就能实现从2010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因此,中国可在不增加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实际上,中国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已经明确而且近年来都在执行“不搞强刺激、大水漫灌”的政策,在保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时,综合运用多种工具进行调节,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是新时期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和发展,近期实行“定向降准”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而非“全面降准”释放流动性。特别强调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已经成为一条硬杠杠。这不仅在货币政策取向上坚定体现这一原则,而且在工作中注意排查风险隐患,坚决采取“去杠杆”行动,规范地方举债,摸清底数,不断化解区域性债务风险,已取得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IMF预计2022年中国债务占GDP比例将升至约300%,中国应加速改革,以避免中期内面临大幅调整的风险。基于同样的担忧,以穆迪、标普为代表的国际评级机构今年下调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论。对此,我们并不认同,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提醒,因为对中国经济本身看法和角度、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
 
  针对外界担忧中国的债务风险问题,前不久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在发布“中国政府负债表2017”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他说,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2万亿元,均控制在年度债务限额之内。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算,中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远低于60%的《马约》警戒线。2017年,中国仍实行严格的债务规模限制,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141408.35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限额115489.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限额72685.08亿元。因此,从未来趋势来看,债务增长速度已经得到控制。因此,仅从债务一侧就可以得出中国不易发生政府债务支付危机的结论。
 
  杨志勇还从政府收入和政府资产这两个指标来看政府债务风险。他说,如果一国政府当年收入足以满足当年包括债务在内的支出需求,那么债务危机不可能爆发;如果一国政府资产数额较大,且可以变现,变现之后足以覆盖债务规模,那么债务危机同样很难发生,而政府资产是应对债务风险的坚实后盾。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的初步研究结果,若计入社保基金缺口的参考值(按10万亿元计),政府净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为40万亿元至50万亿元;若不计入社保基金缺口的参考值,政府净资产规模的波动区间为50万亿-60万亿元。而且,上述净资产波动区间是基于谨慎性的原则,在低估资产和高估债务的条件下估算出来的,这一结果支持了中国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记者 朱菲娜)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