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16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邓中翰、苏权科(从右至左)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记者 高兴贵 摄
 
  3月15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10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委员:
 
  无人车今年将小规模量产
 
  今年我们将推出一款与金龙客车合作小规模量产的无人车“阿波龙”,没有方向盘和驾驶位,初期会在景区、码头等相对受限的道路上运营。从明年开始,百度将和主流车厂合作,推出无人驾驶家用轿车。这类车属于高度自动驾驶状态,在很多常见路况下可以自动驾驶。再有三五年的时间,相信能够替代司机的无人驾驶车就会出现在完全开放的道路上。
 
  汽车工业有上百年历史,但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带来的挑战。现在很多公司通过开放平台,向社会公开和共享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阿波龙”就是一个开放平台,目前已经有90多家车厂和合作伙伴加入了这个项目。未来,正是因为有了开源和开放,最先进的技术几乎可以被每个车厂立即获得。我也相信未来这些车厂不仅很多能够生存下去,也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委员:
 
  为芯片强国作出新贡献
 
  没有芯片的安全就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1999年我和“星光中国芯”团队回到祖国,一直致力于自主的芯片研发工作,申请了几千项专利,将数亿枚芯片打入国际市场,彻底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我们研发了“星光智能一号”,这是一款具有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今年还将发布“星光智能二号”,芯片的能耗会更低,运算速度达到16倍。
 
  虽然我们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芯片产业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首先要在成熟的技术路线上追赶国际巨头。第二要在市场旺盛的一些新兴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跑,争取弯道超车。第三需要有换道超车的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进行自主创新,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产业链,实现领跑。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委员:
 
  在跨海工程领域实现世界领先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表明中国在超级跨海工程技术、装备和管理等多个领域进入了世界领先行列。上百家单位、上千名科技人员,先后开展了300多项科技研究,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人工岛、超长沉管隧道的工程理论和核心技术,并且建立了工业化建造体系。重大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跨海桥岛隧集群工程的核心技术与标准体系,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基础。二是首次由粤港澳合作共建重大工程,创立了三地协同决策、协调发展和协商解决问题的管理机制。这些成果在合作共建项目领域有更大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开展3方面工作。首先是用好这座桥。我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协调、论证,获得了基本的解决方案,还在积极争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落地。比如进一步放宽跨境通行政策,增强三地互信联动机制,实现人车物“能上桥、愿上桥”的良好局面。第二是维护管理好这座桥。在世界范围超长跨海大桥的运营维护也面临很多难题,我们将在科技部、交通部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和装备,为跨海通道的运营维护开创新格局。第三是总结推广好创新成果。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工程和试验田,在历时14年的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创新发展了粤港澳共建共管模式,锻炼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我们希望借鉴这种“一国两制”下三地合作的基本经验,推动大湾区前期规划建设和重大决策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委员:
 
  中国电力工业有较强国际竞争力
 
  去年12月21日,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运。这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众多成果之一。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投资运营7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骨干网,总资产超过650亿美元,全部项目运营良好。同时,海外工程总承包合同额达400亿美元,带动中国装备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到2025年,我们预计全球仅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资就将达到2.6万亿美元,同时,世界上还有10亿人口没有用上电。中国电力工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在技术、装备和管理上具有显著优势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为全球能源转型和解决电力贫困作出我们的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委员:
 
  高铁未来将更安全更快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重点做了两项工作:一是补短板,把非自主化的部分实现自主化。二是上水平,把我们先进的技术保持住。
 
  下一步高铁将如何发展?首先,在铁路建设上,要保持我国铁路建设高位运行态势。到2025年,中国的高铁里程将达到3.8万公里,让更多的人能够乘坐高铁。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安全。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共同确保铁路安全。二是智能高铁,要研发环境感知、自学习、自决策的智能技术等。三是更快的高铁,要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真空管道飞行列车。四是绿色高铁,要研发更节能、更环保、噪音更小的动车组。将来的高铁将更加安全舒适,更加方便快捷。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委员:
 
  呵护好基础研究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只有科技强,才能国家强;只有基础强,才能科技强,这已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金科玉律”。对我国来讲,基础研究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也有可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这是因为基础研究有3个特点,一是人才培养周期长,不能“拔苗助长”。二是从基础研究到经济社会应用链条长,很难用短期绩效来评估。三是基础研究的探索性和可预见性差,所以不能按照设定的计划来发展基础研究。因此,必须稳定长期地呵护基础研究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国家学术产出已居世界第一,学术影响力跃居世界第二,学术产出质量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可角逐国际大奖的成果逐渐开始出现,呈现了一个从数量到质量同步发展的良好趋势。因此我向国家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加油费”。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委员、大庆油田铁人钻井队队长李新民委员、甘肃省政协原主席冯健身委员也亮相“委员通道”接受了采访。(记者 熊丽 彭江)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制造强国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就瞩目

    制造强国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就瞩目

    中国经济5年来实现年均增速7.2%、通胀率2%、调查失业率5%左右,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2017-10-26
  • 网络强国新时代:科技创新让中国面貌日新

    网络强国新时代:科技创新让中国面貌日新

    自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23年的时光里,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而中国也在互联网在这片沃土上矗立起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
    2017-11-06
  • 让民企成为制造强国建设“主力军”

    让民企成为制造强国建设“主力军”

    围绕‘中国制造2025’,通过一系列措施和保障,破解制约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民营企业在制造业领域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能,促进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
    2017-11-22
  • 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拓展新格局,粮食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迈向粮食产业强国。
    2018-01-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