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1-04





  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会后,全国各地各部门纷纷积极响应,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同时,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创新性 发力“高精尖”


  2018年12月27日,位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的信达生物制药与美国礼来制药宣布,双方共同开发的创新肿瘤药物达伯舒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作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成果,达伯舒的获批体现了中国创新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贡献。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培育形成了“2+3”特色产业体系,“2”即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即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新兴产业。


  苏州工业园区围绕医药研发与生产、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以及精准医疗等重点领域,加大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力度,聚焦自主品牌企业培育。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90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2家、超10亿元企业4家,近两年新增生物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占全省50%。园区在MEMS(微机电系统)、氮化镓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全国最大的氮化镓材料与器件产业集聚区。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表示,园区积极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紧跟国际产业变革和发展前沿,推动园区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式发展转变。聚焦发力新制造、新经济,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三年内集聚100家地区金融总部、100家跨国公司区域总部、100家高端制造示范企业。


  同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也将目光投向了先进制造业。作为广州制造业企业集聚地的广州开发区,先后出台了旨在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黄金10条”扶持奖励政策和《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加快IAB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当前,广州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I)、人工智能(A)、生物医药(B)三大产业总规模约占广州市六成,根据《实施意见》计划,2022年该区IAB产业占全市比重将提升至约八成,产业总规模超8000亿元。


  降低企业负担 推进产业融合


  2018年9月,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以下简称“实体经济新十条”),在原有“实体经济十条”已经为企业直接减负近千亿元的基础上,预计到2020年将再累计为企业直接降低成本超2000亿元。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钟旋辉介绍,省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聚焦企业发展面临的新痛点、新堵点、新难点、新热点,与时俱进对“实体经济十条”进行修订完善,出台“实体经济新十条”,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广东实体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另一制造业大省浙江,2018年1月也出台了《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亩产”到“亩均”,从基层探索到试点推广,再到纳入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品牌增值、兼并提效、管理增效、循环利用、设计赋值、新品迭代的“提高亩均效益十法”,从土地资源、空间利用、生产销售模式等方面,精确瞄准浙江制造业企业的痛点对症治疗。


  3小时分拣6万件包裹的智能物流机器人、适应不同烟量升降蝶翼吸板的油烟机……浙江制造业正主动加速提档升级步伐,通过瞄准国际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主攻技术高地,在“高精尖”产品生产上频频发力。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成为浙江企业的新追求。如今,化纤外检员这个工种正从化纤重镇杭州市萧山区消失,恒逸石化总裁楼翔说:“我们开发了一套化纤智能外检系统,把人脸识别技术用在化纤外检上,1秒就能检查一锭纱线,替代过去的人工检查。”新昌县实施智能制造“百企提升行动”,一朵“轴承云”给当地传统轴承产业注入新活力。当地企业陀曼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了行业云平台,系统解决轴承企业智能生产线的设备检测难、故障预防难等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加码发力,浙江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不断加速。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856亿元,同比增长14.8%,占GDP的9.7%。2018年前11个月,在八大万亿产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时尚制造业、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2.0、1.7和1.3个百分点。(本报记者 苏雁 陆健 王忠耀)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抓住机遇 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观点来概括:第一,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或者产业变革的机遇,直接决定着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力...
    2017-03-20
  • 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首次发布

    3月20日,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联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制的Mysteel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Mystee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pply Indexof China)首次发布。
    2017-03-21
  • 报告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水平稳中有升

    中国质量协会10日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蓝皮书(2016年)》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质量水平稳中有升,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
    2017-04-11
  • “中国制造2025”引领 制造业从“大”到“强”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
    2017-04-1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