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CPI未“破3” “逼近红线”会否引发通货膨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1-14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9%,最终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范围内。“逼近调控红线”引发舆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此次CPI上涨由部分食品供给不平衡导致

  据了解,CPI直接反映物价水平,通常被认为是判断会否发生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2019年全年CPI虽未突破3%这一调控红线,但“逼近红线”也令很多人担忧,这会否引起通货膨胀,影响宏观调控政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CPI上升是由部分食品供给不平衡导致,而非货币因素增加、经济过热等原因,因此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从去年11月数据来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猪肉价格一项的直接贡献率就达约60%;加之牛羊禽等消费替代品价格水涨船高,合计贡献率达到70%左右。

  但另一组数据显示,如果剔除猪肉价格的影响,核心CPI当月同比仅上涨1.4%。国家发改委表示,CPI运行比较平稳。

  连平认为,这说明,在除了猪肉以外的其他领域,并不存在明显拉动CPI上涨的因素。

  “我们还是要清楚地看到,这次CPI上涨主要是由于部分食品供给关系出现不平衡导致的,是供给端的扰动,并不是货币因素增加,经济过热导致需求旺盛带来的价格上涨。因此并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我们认为,现在说通货膨胀是不对路的。”

  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

  他表示,事实上,目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经济运行,导致需求不足,PPI连续多月为负,这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虽不必过分担忧通货膨胀,但连平提醒,局部价格上涨如果处置不好,也会引发物价较为全面的上涨。

  比如,猪肉价格上涨引发消费替代品价格上涨,如果处置不好可能进一步扩散,波及到其他生活用品,从而增大CPI上涨压力。

  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也会受到掣肘。他举例,比如本可以较为明显地降息,但在目前物价上涨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政策就需要考虑调息会不会进一步刺激物价上涨。

  连平认为,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需要综合考量上述因素,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好供需关系,使得局部价格上涨尽快平息下来。


  转自:新京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猪肉水果“涨声再起” 专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猪肉水果“涨声再起” 专家: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理顺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
    2019-05-22
  •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

    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

    多位监管部门人士日前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没有改变,中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同时,充分考虑疫情的客观影响,适当提高不良贷款监管容忍度。
    2020-02-2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